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旬刊(后改为周刊)是湖南最早的省委机关报,定位为“长沙评论政治刊物中之急先锋”,发挥了政治宣传的作用,对于促进全省人民跻身工农运动、参与北伐战争、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首先在《战士》周刊全文刊载。
当今网络时代,“大V”已成为重要的意见领袖。在民国时期也有“大V”,他们发表“微博”“长文”的载体,是现在已被视为传统媒体的报纸与期刊。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革命进步期刊成了期刊出版的主流。中共湖南区委意识到“努力实现我们党的独立的政治宣传,尤其在工农群众中要随时随地公开的宣传我们所发表的政纲”的重要性,1925年12月1日,区委机关报《战士》旬刊在长沙创刊,后改为周刊,主要刊载中共湖南区委的公告、宣言、文件和评论文章,以及农民运动的消息和文章。
1926年8月,《战士》在湖南《大公报》刊登改为周刊的广告,自称“长沙评论政治刊物中之急先锋”。《战士》的撰稿者是当时的一批“大V”:陈独秀、恽代英、毛泽东、谭平山、夏曦、李维汉、郭亮、萧述凡等,均在该刊上发表过重要文章。如毛泽东考察湖南五县农民运动后,撰写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5日起在《战士》周刊首先全文刊载。
在北伐胜利的推动和鼓舞下,湖南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引起了反革命分子的极度恐慌。他们企图通过污蔑农民运动特别是湖南的农民运动,破坏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战士》周刊。(资料图片)
《战士》周刊发表《旧农会与农民运动》,揭露了旧农会的阶级实质及其与军阀政府的关系。发表《反农民运动与反革命》,对怀疑、攻击、反对农民运动的各种言论进行了全面批驳,明确指出:农民在国民中占80%以上,他们是最大的一个群众,是最痛苦、最受压迫的一个阶级。因此农民最积极、最革命,天生的富于反军阀、反帝国主义性,是国民革命中的一个主要动力。针对“左社”的破坏活动,《战士》发表林蔚《何物“左社”》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左社”是湖南的西山会议派,是新右派的结合;其实质“是各县保产党、巩富党的大同盟”。
1926年12月,湖南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通过《没收逆产问题决议案》,要求各地农民协会负责调查逆产,报告清理逆产委员会。1927年1月21日,《战士》周刊发表《对于清理逆产的几个建议》,明确清理逆产的范围,不仅包括军阀财产,而且包含买办、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财产,提出将逆产分给贫农、赈济灾荒、充作军饷、抚恤北伐伤亡将士等4个处置办法。各地农协纷纷成立仲裁委员会,清算的结果惊人。这些经济斗争,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1927年4月17日,《战士》周刊发表李维汉的《湖南革命的出路》。该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全省的政治经济情况,阐明了农民要求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必然性,批驳了对农民土地要求的许多责难。并强调,湖南已发展到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中心任务,便是土地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便是解决了革命的出路问题。
局势动荡下,1927年4月底,《战士》停刊,共出42期。生命虽短,但它不断向湖南人民指明斗争的方向,提出政治口号、斗争策略和方法,对推动湖南革命运动的开展与高涨,特别是农民阶级革命力量的壮大与发挥,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战士》的办刊者与撰稿者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参与者,很多是战斗在一线的共产党员。他们撰写的文章不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是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对革命有着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今天,我们强调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打造人们喜爱的精品力作。90余年前《战士》周刊值得学习。
近代湖南期刊紧随社会思潮
近代中国自戊戌变法以来,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改革运动,湖南报业都有参与。近代湖南期刊的产生、发展与政局的变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当时社会思潮的变化消长。
清末,湖南官办期刊有《湘学新报》《湖南官报》《湖南学报》《湖南教育官报》《湖南地方自治白话报》等。除了官府,还有留日学生和民间团体办刊。
留日学生是重要办刊力量。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他们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启发,创办刊物向国内灌输新知识、传播新思想。如善化人秦力山在孙中山资助下,在日本东京创办《民国报》月刊;杨度、杨笃生、黄兴等在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杂志;宋教仁在东京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因刊登抨击日本侵华政策文章被迫停刊,同盟会成立后改为《民报》继续出版;黄兴等创办的《洞庭波》成为湘籍留日学生的重要言论机关,后改名《汉帜》。
辛亥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民主志士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开始关注建设问题,提倡实业、发展教育成为时代潮流。湖南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及民间有识之士创办了《湖南交通报》《实业杂志》《湖南教育杂志》等。
受到五四运动和《新青年》杂志影响,长沙各学校及学生社团创办了《一中学生》《明德周报》《长郡周刊》《救国周报》等期刊。长沙被北京《晨报》称为“新潮中底周刊世界”。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革命进步期刊成为主流。除《战士》周刊外,《新民周报》“多作政论,对于时事有所针砭”。也有专业文学期刊,如《湖光》半月刊有小说、诗歌、戏剧、评论等,既刊登原创作品,还翻译了莫泊桑《一种妇人的生活》等外国名著。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刘晶
湖南日报社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