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红·助新农】攸县小豆腐 闯出大天地

[来源: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永亮 通讯员 黄星 陈莹

【品牌名片】

攸县豆腐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盛行,誉满三湘。攸县豆腐以本地大豆“八月黄”为主要原料,制作工艺独特,做工精细优良。从用水、选豆、磨豆、蒸煮、点膏等方面严格把关,以其新鲜滑嫩、色泽温润、清香美味而颇受欢迎。2000年引入湘菜菜谱,2010年4月入选“十大湘菜”系列之一,并亮相上海“世博会”。2011年,攸县豆腐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主稿】

天下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攸县人吃得苦中苦,不仅磨得好豆腐,还树起国家地理标志的品牌,产品远销海外。一片小豆腐,闯出大天地。

攸县人爱豆腐爱到骨子里。当地人刘铁建撰文说,攸县人要是三日没吃豆腐,就有人笑他“吃海参燕窝去了”。

为了做出一片正宗的攸县豆腐,不少老豆腐坊严格遵照古法。

腊月初六,攸县桃水镇赶圩,该镇小集村村民徐四余前夜把豆子泡好,当天凌晨4时多就起床,磨豆子、兑水过滤、煮豆浆等8个步骤,不紧不慢,压紧塑型。

“只有掌握火候、恰到好处,豆腐才好吃。”靠着每次赶圩卖掉400块豆腐,2016年,徐四余成功脱贫,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时代在变,豆腐“磨技”也在变。

就在同一天,攸县石羊塘镇八合冲村,八合冲蓬飞食品公司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将煮熟的油皮拉起、晾干,将烘干的豆制品打包装车,发往长株潭和武汉、广州等地。“马上要过年了,需求量越来越大,出货量不断提升。”蓬飞食品公司创始人符智波高兴地说。

符智波是攸县豆腐第四代传承人。2018年,32岁的符智波从父母手里接过豆腐作坊,立志干出“名堂”。

“80多年来,符氏豆腐唇齿留香、口味纯正,得益于技艺传承与不断探索实践。”符智波带领员工,在延续老祖宗留下的工艺的同时,引入现代食品工业工艺。

当年,符智波创办蓬飞食品公司,厂房占地近3万平方米。历经两年不懈努力,发展成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豆制品生产企业。产品从单一品种发展为攸县香干、百叶豆腐、油豆腐等系列豆制品。符氏豆制品声名鹊起,借势电商远销海内外。

蓬飞食品公司创办同年,攸县南国宏豆食品公司挂牌成立。这是攸县本土首家依据标准生产工艺新建的豆腐香干生产企业,凭借上佳口感和产品包装,现在每天销量达4吨。

目前,攸县豆腐(香干)企业、作坊达400余家,产业实现从作坊式生产向企业化经营转变,日加工豆腐香干3吨以上的企业14家,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建立县级以上特色产业园13家,注册商标50个,办证企业33家。

攸县石羊塘镇贺家坪村有种黄豆、做豆腐的传统,因为水源好,黄豆品质高。但一直是小规模种植、小作坊生产,没有形成产业。

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后,带领村民建起一个400亩的黄豆种植基地。“村里供应豆子、肥料、农药,流转土地,种出来的豆子都是贫困户的,合作社按每公斤5.2元的价格收回。”贺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谢文革介绍,2017年黄豆种植基地建成后,村里豆腐作坊紧跟着改造升级,走产业化道路,带领村民稳定致富。

近3年来,攸县大豆原料供应基地稳定在6万亩左右,参与大豆种植的大户、专业合作社增加至80余家,部分单产达到每亩215公斤。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攸县豆腐(香干)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9.6亿元,行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

【品牌二维码】

相关专题:湘赣红·助新农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