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脱贫了】“脚下有地,心中就有了底”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马如兰 谢建 周敏]

“脚下有地,心中就有了底”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马如兰 通讯员 谢建 周敏

“快了快了,再过几天就会下猪崽了!”1月7日一大早,汨罗市弼时镇湄江村村民杨德祥在猪栏里望着2头肚皮圆滚滚的母猪,笑逐颜开。

今年70岁的杨德祥是当地种粮大户。冬季农闲,不用去地里侍弄,是这个勤快老人一年中难得的“懒日子”。

杨德祥幼时因一场意外落下肢体三级残疾,平日只能靠几亩薄田和补鞋维持生计。2013年,杨德祥家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落了三滴毛毛雨,老屋就漏水到床上,只能用盆子接。”杨德祥一咬牙,决心借钱盖房子。2015年,尿结石、肾结石又“找”上他,加上要负担儿子念大学,日子过得很艰难。

要从根本上解决杨德祥家的贫困问题,关键还得激发他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我没有别的本事,只会种田这门老手艺。”杨德祥说。

“那就种田!”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干部多次上门,了解杨德祥家情况和产业发展意愿,并帮助他流转40余亩田种水稻。

肢体残疾,搬不动农机,每到耕种时节,妻子曾根姿把耕田机推到田里,杨德祥再坐上去开动翻耕。育秧、翻耕、播种、收割,力所能及的农活,夫妻俩都是自己动手干。

人勤天不负。种粮年收入5万余元,告别了漏风漏雨的泥砖房,建起2层小楼房,儿子大学毕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杨德祥一家的生活蒸蒸日上。2017年,成功摘掉贫困帽。

眼看生活好了起来,2018年,杨德祥被查出患直肠癌。“一打听,住院要10万元。建房子还欠着钱呢,当时就想着没救了。”杨德祥说。

“您把身份证和扶贫手册带上,只管住院,不用操心钱。”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打来电话,“大病补助先治病后付费,出院报销90%,一站式结算。”杨德祥这才住院做手术。

大病不怕返贫了,但致富还得靠“发狠”。从庄稼人到种田大户,杨德祥夫妻扎在地里,起早贪黑干。

去年3月,弼时镇将“致广大农户的一封信”送到杨德祥手中。紧接着,一系列鼓励春耕生产、种植双季稻的措施陆续出台。村里引导合作社、种粮大户开展规模化种植;农技人员为农户送去早稻种植技术;驻村帮扶工作队鼓励杨德祥扩种水稻,还帮助他多次去往周边乡镇,与种粮大户交流学习。去年,杨德祥育了3亩早稻秧苗,备了近2000公斤肥料,还买了一台小型抛秧机,将水稻种植规模扩大到80多亩,一半种单季稻,一半种双季稻。

一片片平坦宽阔的田地,是杨德祥安身立命的根本。农闲时,他爱去田埂上走走。“脚下有地,心中就有了底。”他说。

去年12月中旬的一个夜晚,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村干部与十几位贫困户代表走进杨德祥家,围炉夜谈。杨德祥刚被评为汨罗市“脱贫之星”。“我曾是贫困户,没有党和政府真不行。生在土地上,我知道劳动致富。尽管得病,但我没有耽误种田。我会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杨德祥言辞恳切。

“2020年寒露来得早,晚稻收成少些,但我不灰心。”屋外小雪纷纷,杨德祥的脸被屋内炭火映得通红,“我家房子建好了,住得舒服;我做了手术,身体恢复得很好。瑞雪兆丰年,2021年收成一定好。”

相关专题:我们脱贫了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