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潮·百年颂⑩】湖南自修大学:最早培养革命人才的“职业学校”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燕娟]

湖南自修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第一所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人才。

(2021年1月6日,长沙市中山东路74号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展示板上为该校培养的部分优秀学员。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童迪 摄)

当古代书院遇上干部学校,这种结合也没有丝毫违和感。百年前的湖南自修大学,就坐落在一个单层三进的四合院,位于长沙市中山东路74号。

(2021年1月6日,长沙市中山东路74号湖南自修大学旧址。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童迪 摄)

毛泽东、何叔衡出席中共一大回到长沙后,为培养党的干部和掩护革命活动,于1921年8月中旬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贺民范任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

这里的教员,个个都是“金牌教师”。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是名誉校董,李大钊、陈独秀等都曾应聘作过指导,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达应聘任学长。邀请革命活动家来校讲学,也是常有的事,邓中夏、恽代英都曾来此作过演讲。

既然是一所干部培训学校,可见招生门槛并不低。《入学须知》中提到,要考察学生“对于人生观的主张”“对于社会的批评”等项目,并明确规定学员求学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

(湖南自修大学入学须知。湖南省档案馆 供图)

一轮笔试加面试,自然淘汰不少人。学校最初收录学员24人,大都为中共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和革命青年骨干,第一个报名入校的是夏明翰。学生入学不收学费,寄宿只收伙食费。后来,为满足一般知识青年和青年工人的要求,才于1922年9月新增附设补习学校。

当时的自修大学已开始注重素质教育,学校《组织大纲》中规定设文法两科,但实际学习内容主要为马克思主义著作。学校将原来的船山学社藏书楼改为图书馆,大量采购进步书刊,提倡用“头脑风暴”代替死记硬背,自己看书、自己思索,共同讨论、共同研究,要求“学生不但修学,还要有向上的意思,养成健全的人格,煎涤不良的习惯”。

学校非常重视社会实践,要求学生一边学习,一边从事生产劳动,把参加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反帝反封建斗争作为主课之一。在中共湘区委员会的领导下,学员们发动和组织了全省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10月,毛泽东、易礼容等人组织领导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掀起了长沙工人运动的高潮。此外,学员们还成立了湖南青年救国团、湖南外交后援会。

由于自修大学宣传革命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了反动派的不安。1923年11月,赵恒惕政府以“该校所倡学说不正,有碍治安”为由,下令查封了自修大学及附设补习学校。后来,大部分学生转入了由毛泽东任校董的湘江学校继续学习。

短短2年间,自修大学学员达到200余人,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革命人才。

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头脑风暴”、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今天看来,湖南自修大学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为以后的干部教育提供了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一处旧址上的3个教育机构思贤讲舍、船山学社与湖南自修大学,是建立在同一处旧址上的3个不同的文化教育机构。旧址始建于清末光绪初年,坐北朝南,房屋为砖木结构的单层三进四合院,最早为曾国藩祠。

(摄于民国初年的曾国藩祠与船山学社旧址照片。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1881年,晚清著名思想家、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此创办了思贤讲舍,共有斋房20间,郭蒿焘担任主讲,大致相当于校长兼老师。讲舍内还安置了王船山的牌位,定期祭拜,为湖南省祭祀船山之始。讲舍有学生20余人,每月由校方供给生活费,秀才或其他文士来听讲课艺,均免费入学。讲舍最特别之处,是它的教育理念和内容,摒绝科举八股,强调伦理道德教育,注重实学,很有点“素质教育”的味道。

到了1914年,随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作为晚清教育的思贤讲舍自然也不复存在,湖南都督府民政司司长刘人熙等人在此处创办了船山学社。他们以拯救社会的精神道德为己任,编辑《船山学报》,创办船山中小学,筹建船山专祠、船山大学和船山图书馆,目的是想通过这些活动来弘扬传统国学,并依凭它改良社会。7年后,即1921年,毛泽东又在船山学社办起了湖南自修大学,成为湖南人民革命的“大本营”。

旧址曾在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中被烧毁,1954年在原址上重建,1956年恢复原貌并对外开放。随着历史的变迁,虽然旧址的用途各异,但房屋正中间为祭祀一代宗师王夫之的场所始终不变,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的情怀,也反映了近代以来湖南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历程。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燕娟 视觉 叶艳娜 视频 张慧仪 童迪

湖南日报社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联合出品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1月12日02版)

相关专题:湖湘潮·百年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