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脱贫了】小豆腐“磨”出致富路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戴鹏]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戴鹏

1月9日凌晨,醴陵市沩山镇沩山村,群山黑魆魆,“脱贫明星”黄广红家灯火通明,穿过望仙桥水库弥漫的浓雾,远远望去格外醒目。

“凌晨1时左右来吧,这个时候我们的豆腐刚出锅,才有时间接受采访。”电话里,黄广红与记者约定在凌晨见面。她说,这个时间群山中唯一亮着灯的房子,就是她家。

31岁的黄广红是沩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她和丈夫吴明双勤劳苦干,通过制作远近闻名的“沩山豆腐”,不仅成功脱贫致富,还帮扶村里10户贫困户,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带头人。

走进黄广红家院子,装豆浆的大缸、长长一溜豆腐槽热气腾腾,灶台里柴火燃烧噼啪作响。在这60平方米的豆腐作坊里,找不到一台机械,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好水做出好豆腐,‘沩山豆腐’好吃要靠沩山的好水。”黄广红说,有些外地做豆腐的都会来沩山取水。除了沩山水这项“核心武器”,她制作豆腐“始终采用最原始的工艺、最天然的材料”。

浸泡豆子、磨豆子、兑水过滤、煮豆浆、再过滤、加石膏粉凝固、放入豆腐槽压成形,七道工序,每一项都由手工完成,往往让黄广红夫妇从晚上7时,一直忙到凌晨近2时。

“看着是辛苦,但是这样做出来的豆腐更好卖,售价也更高。如果这点苦都吃不了,还怎么脱贫致富呀。”黄广红说。

没睡几个小时,次日凌晨4时,夫妻俩匆匆爬起来送货。吴明双开着三轮车去醴陵市区送货,黄广红则在村里及周边送货、叫卖。忙到中午,才能回家眯一会儿。

做豆腐是黄广红家祖传的手艺。从小,她就跟着爷爷学做豆腐。父亲因病去世,母亲随后离家出走,她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为照顾家里老人,黄广红高中毕业后,回家帮忙做起了豆腐。

沩山镇扶贫办主任汤赛介绍,2014年,黄广红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医疗等方面的帮扶政策。针对她家的具体情况,帮扶干部鼓励她借助“沩山豆腐”品牌做出特色,并为她出谋划策、拓展销路。

通过两年努力,2016年,黄广红家成功脱贫。那年,她还申请到危房改造政策补贴,再投入自家的积蓄,新建了120平方米的两层楼红砖新房。有了新房,做豆腐的规模也在扩大,目前村里做豆腐的,属她家规模最大。

2017年,黄广红参加“醴陵市农产品展销会”,一举打响品牌。她制作的豆腐被醴陵相关部门食堂采购,营业额每月8000元以上。

黄广红脑子活、爱琢磨。除了制作新鲜豆腐,她还自制沩山豆腐乳、豆腐皮等豆制品,通过微信推广。“虽然新鲜豆腐是主业,但豆腐乳、豆腐皮这些副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利润也更高,常常供不应求。”黄广红说,通过制作、销售豆制品,一年下来她家有上10万元收入。

有了口碑,响了品牌,很多客户找上门谈合作,黄广红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规划。

“我想创办公司扩大规模,不仅向乡亲们传授手艺,还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现在,已经在谋划场地建设厂房。”黄广红说,她计划着完成公司注册、生产许可申请等程序,便尝试电商渠道,利用淘宝、扶贫小店等平台把“沩山豆腐”卖到全国各地。

采访即将结束时,黄广红向记者袒露心声:年少遭遇家庭变故,生活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曾经的无助让她迷茫、恐惧。但帮扶工作队不断给她打气、鼓劲,帮她树立信心,只要肯钻研,勤奋斗,都能找到致富门路。

展望未来,黄广红说:“今后,我要用自己的手艺带领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让全国更多人吃上正宗的沩山手工豆腐。”

相关专题:我们脱贫了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