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薇
12月29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如何讲述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电视艺术如何与理论宣传完美融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记协等有关部门领导、知名社科理论专家、著名文艺评论家、传媒专家、《从十八洞出发》的主创代表齐聚一堂,对该专题片进行热烈探讨和专业解析。
据了解,《从十八洞出发》自12月26日起每晚在湖南卫视730时段播出,已播出4集。该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脱贫是为了每个公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一部这样能记录脱贫和国家进步过程的节目真的太有意义了!”“波澜壮阔地描绘精准扶贫的中国画卷,当地的巨变、村民们的真实生活,这种热腾腾的生活气息让人温暖又感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马黎表示,《从十八洞出发》是一个重量级的作品,是湖南电视人献给脱贫攻坚的一份厚礼。该作品在创作模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把嘉宾请出演播厅,访谈搬进农家院,在田间地头记录沧桑巨变,多层次勾勒出一幅脱贫攻坚的中国画卷。
小切口精准切入,润物细无声
《从十八洞出发》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策划、湖南广播电视台制作,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时代背景,生动展现、深刻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
这部作品从小切口十八洞出发,让老百姓当主角。节目中记录了很多奋不顾身的扶贫英雄,无私奉献的扶贫干部和艰苦奋斗的脱贫群众:龙先兰一刀切下去蜂蜜金灿灿流淌下来的惊喜;龙秀林受了委屈一夜白头用手抹眼泪的心酸;王婷说她至今还时常给逝去的父亲王新法发微信时的动容;喀麦隆的夏天在十八洞村体验远程医疗时的惊讶;新农人岳锋用无人机带观众看到祖国美丽乡村的震撼……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共同构成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壮美图景,是党写给人民的答卷。
《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顾保国认为,《从十八洞出发》用朴实的语言,让当地老百姓做主角,让身边的人说身边的故事,把“精准扶贫”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进行推广,做得很好。“我们明年就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程,我们媒体人为什么工作,为什么服务?把中国故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精彩故事,怎么样传播出去?《从十八洞出发》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解答。”
“这部作品打破理论宣传以往从大往小、从上往下的传统视角,从小切口精准切入,润物无声,精准满足新时代群众的需求。”湖南永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钟君表示,《从十八洞出发》让老百姓自己当主角,具有真实感、亲切感和代入感。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表示,这个节目没有明星,但是这些素人在镜头前都有明星的感觉。“很多人用这样的演员,他们有感觉,但是他们表达不出来。这是湖南的现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这个节目是家国情怀、人文关怀、情动抒怀的高度融合。它用温柔的镜头讲述独特的中国脱贫故事,同时还上升到人文情感层面,挖掘人物个性,凝练人物情感,是一部反映脱贫攻坚的标志性文化创意作品。
小故事深挖细掘,出新又出彩
《从十八洞出发》的总导演、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李越胜透露,节目团队践行“四力”要求,在十八洞村蹲点采访,以打深水井的精神挖掘细节:龙先兰的伯伯保管着龙先兰母亲的银项圈,准备交给已经改邪归正的侄儿;施林娇的父亲在去世前给女儿买了话筒和音响设备;石顺莲保存着一块特殊的苗绣,那是她妈妈亲手做的一块背包布;麻辉煌在县城读书时,走出校门要靠野草和石头做标记;王婷还会给去世的爸爸发微信、说心里话……这些首次曝光的细节,将老故事讲出了新意。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刘学认为,《从十八洞出发》立足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从十八洞村看全国,看世界,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减贫的智慧和方案。
坚定党媒姓党、坚持新闻立台、肩扛社会责任。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台)副总经理、副台长徐蓉坦言,湖南广电人是带着炽热的情感在做《从十八洞出发》这档节目,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历史关头,《从十八洞出发》它不只是一档电视节目,它是在为中国写史、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唐丽霞认为,精准扶贫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从十八洞出发》这部作品里有非常生动的呈现。片中插入大量十八洞村的生活镜头,呈现了一幅热气腾腾的十八洞村民俗风景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表示,《从十八洞出发》虽然只有五集,但是角度新、取材巧、跨度大、形式美,将中国扶贫提升到具有世界意义,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经验。
“非典型”跨媒体叙事,引领“新主流”
《从十八洞出发》以理论为底色,将新闻、综艺、电影等诸多手法融汇一炉,有专家认为,这是一档非典型的电视专题片。它采用“微纪录+嘉宾访谈+走读”的结构,从情感出发、从故事出发,将中国扶贫故事娓娓道来。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志君认为,《从十八洞出发》跨时空、跨圈层、跨领域,诗意的阅读、跨媒介的传播,可以称得上是一份“电波版的中国精准扶贫白皮书”。
“这个节目它已经体现了一种跨媒体叙事的形态和手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认为,《从十八洞出发》将电影、新闻、综艺等多种形态进行交融,同时穿插微记录、访谈等多种手法,这部作品融合了时代最前沿、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媒体人素养。
新闻、专题、文艺节目、真人秀、短视频、微电影……这么多的表现形式,在《从十八洞出发》节目中都能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这档节目既有故事体的叙事、电影级的设置、场景化的策划,也有互动式的对谈、戏剧式的画面,是一档“教科书式”的电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