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群英谱】生命之托,重于泰山 ——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先领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宇芬]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宇芬

从医20多年的刘先领,也是位哮喘病患者。他很清楚,如果得了哮喘合并新冠肺炎,后果不堪设想。但疫情袭来,他依然写下奔赴前线的请愿书。

元宵佳节,刘先领奉命带领湘雅二医院医疗队奔赴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救治重症病人,53天生死相搏,创下病区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佳绩。11月30日,在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他作为全省抗疫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12月初,在湘雅二医院的一间狭小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忙碌的刘先领。聊到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我们共同庆幸大伙都安好、哮喘没发作。“队员们回来后各就各位,只要一碰面,不要说话,感觉眼泪在打转。”生死战友情,刘先领感慨“最难忘”。

出征武汉,行李箱装进剁辣椒和哮喘药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武汉治疗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地,也是最危险的前线。2月8日,湘雅二医院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外援队伍,130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接管该院区B8西病区的50张重症病床。

刘先领是在头天的家中晚餐桌上接到带队任务的。担任了5年多医务部主任,组织过多少回急危重症的救治,他回忆当时的心情,“说实话,很复杂。”

首先担心的是队员们的安全。“万一我们队伍发生了交叉感染,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另外,哮喘的毛病也让他惴惴不安。“我离不开两件东西,一个是湖南的剁辣椒,第二个就是我喷的哮喘药,这次都带上了。当时心里就是想,如若不能回,那便不回吧。”

出发那天,年近半百的刘先领,从记事起第一次剪了光头。平常从不向父亲表露情感的儿子,一大早就起床,帮父亲背着行李,默默跟在后面送行。“最后要走的时候我们抱了一下,我看得到他眼眶里的泪。他对我说,要做好防护,早日凯旋。”

尽管出征的都是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但大多数队员没有传染病实战经验。到达武汉后,刘先领迅速安排队员们再次进行防控培训,要求每一个操作流程务必熟悉再熟悉,细致再细致。

13个小时收治50位重症病人,顶住巨大压力指挥首战告捷

到达武汉不到24小时,刘先领接到了命令:当晚开放病房接收重症新冠肺炎病人。

可是,接管的病房是临时改造的,很多硬件没有达到防护标准。焦急的病人却迫不及待了。刘先领带着大伙经过3个多小时的改造和准备,终于赶在当晚12点开始收治第一位病人。他坐镇指挥,协助队员收治患者,到下午1点,病区床位全部住满了。

13个小时接收50位重症患者,是什么概念?用团队里感染科专家雷建华的话说,“这至少是平时工作量的四五倍。虽然我们都累倒了,但成功地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压力特别大。我们安排了40位医护人员马不停蹄地接收病人。我和队员们讲,开局至关重要,只要我们把所有的办法都用上,第一天晚上挺住了,把病人的生命保住了,就是最大的胜利。”回忆起来,刘先领仿佛回到了那个决战时刻。

来到武汉抗疫的第九天,刘先领写下了第一篇手记。“感觉再生出两双手也处理不完眼下的事情”“虽是老男人,但泪点很低,不想让自己稀里哗啦地流泪,所以谢绝了很多媒体好友的采访邀请。”

2月23日,B8西病区第一批11位患者康复出院。“那天特别开心”,刘先领还清楚记得送给病人们的爱心礼包里装了些啥。

病区治愈率94.7%,伴着安眠药入睡

治愈出院72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愈率94.7%。3月31日,刘先领带着创下佳绩的医疗队回到了暂别53天的湖南。这是他们将救治关口前移、多学科协同、分层次治疗等措施多管齐下的结果。

为了尽力救治每位患者,为了保卫医护人员平安,大到医疗队每条制度的建立,小到病区若干细节的处理,刘先领一次次指挥和参与。在武汉的每一个夜晚,他几乎是伴着安眠药入睡。

“其实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我们建了个工作群,要求晚上11点以后不要在群里说话,以免影响大家休息。”刘先领说,有一天凌晨两三点他试着在群里发了个红包,几十秒钟就被抢光了,原来战友们也睡不着啊。

抗疫成功后,刘先领回过武汉几次进行学术交流。最近的一次,他专程前往B8西病区,又看了看医疗队凯旋时在友谊林栽下的小树。恢复了热闹和繁华的武汉,永远感恩以命相助的白衣天使。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国家和人民给了我们太多荣誉,感动常在心中。”刘先领说。

相关专题:抗“疫”群英谱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