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业协会举行“美丽湖南·沅陵行”采访活动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黎棠 瞿云]

借母溪里看“狃子花开”

省报业协会举行“美丽湖南·沅陵行”采访活动

沅陵县太安社区是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建有52座大楼,集中安置1391户5432名易地搬迁贫困群众。

11月28日,航拍沅陵县辰龙关。组图/受访者提供

武陵山、雪峰山,逶迤千里到沅陵,隔着沅水遥相望。这片古老的绿水青山,就是新时代沅陵的金山银山。

地处由洞庭湖平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沅陵,汇聚沅水、酉水两条大河,连着武陵、雪峰两大山脉,5852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重峦叠翠、生态秀美,历史上一直是朝廷经略西南的交通要冲、行政枢纽、文化高地。神话里的夸父山、大禹治水的圣人山、延续文脉的二酉山、始产茶叶的无射山,享誉盛唐的碣滩茶、填补历史空白的虎溪山大墓,这些中华文明的行进脚印,深深镌刻在沅陵大地上。

潇湘晨报记者黎棠通讯员瞿云怀化报道

11月27日至29日,湖南省报业协会举行“美丽湖南·沅陵行”采访活动,来自省内30多家报社、100余个媒体平台的社长、总编、记者齐聚美丽的沅水河畔。

怀化市政协副主席、沅陵县委书记钦代寿告诉记者,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新沅陵具有显著的后发赶超优势,目前沅陵已成功获批“全国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县”、省级创新型县,全县干群正振奋精神全力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民生福祉新高地。

“三合一体”辰龙关

从沅陵县城沿长吉高速东行百里,沿官庄至五强溪电站公路前行数里,奇峰峭壁合围处便是辰龙关。辰龙关控扼元明清三朝由北京通往云南大理的湘黔驿道,历史上清代康熙“平三藩”因取得辰龙关大捷一路势如破竹,平定大西南。

辰龙关不仅地势险要,而且盛产名茶。辰龙关所在的界亭驿村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群峰夹溪、间有狭长盆地,独特的峡谷小气候孕育出千古名茶“碣滩茶”,早在唐中宗时期碣滩茶就上贡朝廷、流传日本。2015年,碣滩茶在米兰国际博览会上大放异彩,摘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中国名茶金骆驼奖”。近五年,沅陵县委推出“三合一体”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成立辰龙关碣滩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组织界亭驿村以近3000亩茶园、村民闲置土地900亩及该村历史自然资源入股,通过“资源合股、农民合作、社会合力、产村一体”实现资产成资本、农民成股民、特产成产业,“茶园+景区”配套建设、“公司+农户”并肩发展,带动全县开发建成优质茶叶基地15.3万亩,年产碣滩茶达1.28万吨,为当地人带来了巨大收益,又为绿色发展开辟出实践路径。

太安社区新家美

采访线路上的太安社区不一般。这个由沅陵县委县政府投入3.5亿元建成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建有52座大楼,集中安置1391户5432名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是有名的“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今年6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时政频道《朝闻天下》以“易地搬迁后的第一个端午节”为题,专题报道了这里居民的幸福生活。

为了让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持续增收能致富”,沅陵县委、县政府在太安社区探索出“四有四安”的后续帮扶新模式:有服务,家庭安居;有就业,就业安定;有产业,收入安稳;有动力,生活安心。采取“管委会+物业服务”双重管理模式,开设便民中心提供社保、民政等公共服务,建立超市、银行等一系列配套场所和设施,全方位推进就医、就学、交通、政务等八项服务,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大力开辟劳务输出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本地园区就业、扶贫特岗就业、自主创业就业、城镇就业、打零工就业等“七种”就业渠道,截至目前,社区引进美桀电子、德云服饰等企业创办了18个扶贫车间,安排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984人,人均月收近3000元。组建太安社区茶叶种植合作社,组织县辰投茶叶公司与1359户搬迁户签订茶叶产业帮扶协议。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收入稳定,太安社区的贴心服务让搬离故土的广大居民迅速融入了新的家园。“安心就是家乡。”居民们用朴实的语言向记者们表达自己的心声。

奇力新的“全球第二总部”

沅陵县工业区也是关注焦点。11月24日,湖南(沅陵)工业园正式揭牌,全球第三大电子信息材料商、台资企业“飞磁电子”与沅陵县政府正式签约,成为入园的第五家台资企业。至此,“飞磁电子”母公司奇力新集团相关负责人三年前承诺的“将把奇力新湖南沅陵公司打造成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全球第二总部”基本成型。

沅陵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营造好的聚商、惠商、安商、富商环境,以显著营商生态优势吸引向华电子、奇力新电子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驻,一度沉寂的“沅陵大曲”也涅槃重生,投资4.5亿元建成占地165亩的现代化工厂,以传统酿造与现代工艺完美融合,重新取得市场新优势。目前工业集中区已引进工业企业28家,其中规模企业8家、省级高新企业4家,预计到2025年,园区工业产值将达到108亿元,跻身全省“百亿产业园”行列,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高地之一。

《狃子花开》平均每周演出1.5场

走进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团被“狃花”这个奇怪的名字吸引住了。

大山深处的借母溪旧社会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娶妻生子难”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由此催生了“借母生子”的典妻制度,当地人把借来的妻子称为“狃花”。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典妻习俗已成为历史,但“狃花”传说却是借母溪民俗文化旅游的独有资源。为把借母溪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变现为游客流量,沅陵县委县政府加大文旅融合开发力度,在组织本土作家创作小说《狃花女》的同时,投入2000万元组织文创团队将小说改编成《狃子花开》实景剧。

实景剧以自然山水和村居为舞台背景,以当地盘木工春牛和狃花女碗儿悲欢离合为故事主体,融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辰州傩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沅陵山歌号子,植入还傩愿、盘木号子、采茶歌、山歌小调等多种当地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打造出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与现代舞台艺术完美融合的视听盛宴,成为全省文旅融合的艺术精品。

节目推出近三年来以平均每周1.5场的密度接连演出了200余场,带动景区旅游持续火爆。2019年借母溪接待游客3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2亿元。

在县委县政府持续努力下,文韵沅陵、水韵沅陵、绿韵沅陵、茶韵沅陵四张品牌闪亮登场,旅游产业蔚然而兴,201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3亿元,成为全县绿色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相关专题:沅陵辰龙关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