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
■党中央反复强调,脱贫攻坚期内,扶贫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要始终坚持,不能偏离,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要调高标准、吊高胃口。
■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政策、资金是够的,关键是抓好落实。
——习近平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淦璋 余蓉 段涵敏 刘银艳
几场秋雨,山峦净洗。
古称梅山的新化县,大山绵延如同道道屏障,曾让贫穷出不去、富裕也进不来。
这里许多偏远山村交通不便,贫困患者“小病拖、大病扛”,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
央企中国光大集团对口帮扶新化县,瞄准这一痛点,使新化县在全省较早实现将远程医疗资源延伸至村一级卫生室,并入选了国家卫健委10月初发布的2020年度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十佳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在上渡街道卫生中心,患者做完CT,花上36元就可以由省人民医院专家远程诊断。
在确保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的基础上,三湘大地围绕“三保障”深入开展清零行动,这样的探索创新还有很多。
截至目前,全省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劝返率100%,累计发放各项资助278.95亿元,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18.91万人次;大病集中救治病种由2017年的4类9种扩大至目前的33种,51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99.97%,慢病签约服务率100%;累计对264.55万户“4类重点对象”的住房开展安全性鉴定,今年又对“回头看”排查鉴定发现的858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实现扫尾,确保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收官。
(8月30日上午,新生在家长陪同下,陆续迈入崭新的桂东县芙蓉学校。邓仁湘 摄)
78.6万!这是2015年我省需要政府提供保障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入学人数。
让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一个也不能少。
在把教育树立为“一号工程”的泸溪县,发现有孩子辍学是“很严重的事情”,会牵扯到县、乡、村、学校数十人,乃至动用“司法底牌”。
201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广使用教育精准扶贫“一单式”信息服务系统,更是把这种控辍保学机制“科技化”“精准化”。
曾经,岳阳县毛田镇鸣山村学生杨智勇,因从小在广西就读,毛田镇中心学校虽掌握了他的学籍号,但无法在全国学籍系统中查找到他的信息。
在“一单式”信息服务系统中,疑似辍学的杨智勇有了明确去向——经鸣山村村委会实地踏访,并与学生家长核对,杨智勇已于2018年6月初中毕业,目前在家帮其母亲经营养殖场。
控辍保学,不仅有云端数据支撑,更有“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线下核实,以及劝返复学、送达控辍保学司法文书、送教上门等专项行动。系统筛查出的351名失学辍学学生,除2人因犯罪服刑外,其余349人均已复学送教,劝返率达到100%。
涵盖所有学段、公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林慧、陈志翔两姐弟,是吉首市太平镇金星村的建档立卡学生,日前刚领到了生活费补助金共1500元。
2017年,我省出台政策,全力补上经济困难家庭中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学前教育非普惠性幼儿园入园儿童这两个资助政策“天窗”,比国家政策提早两年,惠及42万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9年,我省印发文件明确“以学籍地资助为主、以户籍地资助为辅”基本原则,解决因责任主体不明而导致的资助款发放不到位、资助款重复发放等问题……这一桩桩、一件件,保障了每一名贫困学生入学,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五年“大攻坚”期间,我省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以上,超过全国均值4个百分点。
“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风格”“把芙蓉学校打造成为优质学校、示范学校,让芙蓉学校在芙蓉国里尽朝晖,成为湖南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我省还在贫困地区大力推进芙蓉学校建设,截至今年秋季已竣工芙蓉学校40所,实际招生6.8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2.13万人,占实际招生总数的31%。今年全省新开工10所芙蓉学校,年底还有11所芙蓉学校可竣工投入使用。随着所有芙蓉学校在2021年7月1日前全部建成,届时为全省增加学位共14.6万余个。
(9月17日,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村卫生室医生在给村民做检查。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健 摄)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最大的壁垒。
为了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尽量少生病,我省完善大病兜底保障制度、提高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力阻“病根”变“穷根”。
汝城县土桥镇青龙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玲华,2015年体检发现患有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面对巨额医疗费用,一度陷入绝望。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保扶贫新政,让患有大病的贫困户“沐浴”到政策雨露。从发病至今,李玲华共产生医疗费用52.86万余元,国家各项医保扶贫政策为她报销的金额累计已达46.48万元。
贫困群众看病有“底气”,这源于我省对贫困人口参保应保尽保,在“保基本”基础上叠加“保大病”,逐步形成了参保缴费有资助、基本保障有标准、大病保险有倾斜、医疗救助有托底的政策体系。同时,健康扶贫县域内“一站式”结算,极大减轻了贫困患者垫资压力和经济负担。目前,全省贫困人口总体实际综合保障报销比例达87.39%。
如今,常见病、多发病在乡村得到有效治疗和管理服务,越来越多的大病在县域内就能得到有效救治。
“心窝里不舒服两年了,没想到这次在村卫生室远程诊室得到了诊断。”新化县奉家镇坪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奉大哥说,今年夏天在村卫生室做心电图检查时,正好疾病发作,乡村医生奉绿松立即将心电图上传至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迅速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有了诊断,也就能对症治疗了。
这几年我省补短板、强弱项,织牢基层医疗卫生网底。至2019年底,全省历史性地消除了“空白点”,实现了每个县(市、区)都有一家“二甲”公立医院,每个建制乡镇、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院和卫生室,并配备合格医生。
“大医院”牵手“小医院”,不断下沉医疗资源。醴陵市、临澧县、平江县等20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实现专家资源、医疗技术、双向转诊、公卫服务上下贯通。在11个深度贫困县,推行“医疗集市”服务模式,在乡镇赶场(赶集)节点接诊患者。三级医院也创新对口帮扶模式,以县级医院紧缺人才和技术为重点,推行“科室对科室”与同质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除了聚焦解决看病问题,还要“管健康”。全省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6万余个,全面开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和卫生状况。
(6月14日,保靖县比耳镇兴隆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孩子们快乐地荡秋千。俞采华 向科 摄)
“住上新房子啦!”看着年久失修、阴暗潮湿的土砖房变成了明亮整洁的新房,湘潭县青山桥镇四境村72岁的五保户陈云高激动万分。
居者有其屋,是老百姓最朴实的愿望与追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我省明确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供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的存量危房改造任务。
“精准摸底、不漏一户、应改尽改”,我省对264.55万户“4类重点对象”住房进行了全面鉴定、反复核查,重点核查鉴定结果真实性、鉴定程序规范性等问题。
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的同时,省级财政配套力度不断加大。自2009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以来,我省累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52.09亿元,省级配套资金71.11亿元。
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实施差异化补助政策。自2016年以来,省住建厅提高贫困地区补助标准,将“贫困县年度补助资金超过当年总额的65%”作为一条硬杠,对51个贫困县足额安排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和资金。同时,根据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住房危险程度、家庭人数等制定补助标准,贫困程度越深,补助标准越高。
广泛凝聚力量,形成攻坚合力。安化县创新实施“亲友邻舍帮建-村支两委统建(代建)-帮扶工作队筹建-建筑工匠承建”的改造模式,有效破解了深度贫困户无力建房的问题。桑植县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探索实施“阳光院”安居工程,着力解决农户分散建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的问题。望城区引入装配式住宅建造方式,帮助危房贫困户改造房屋,既克服了农村缺少专业工匠的问题,又解决了建筑材料成本高和交通运输不便的问题。
在全覆盖鉴定的基础上,我省今年再次开展“回头看”排查,对新增“4类重点对象”、疑似危房和鉴定结果贫困户不认可的逐户开展鉴定,并对排查鉴定的8587户全部纳入2020年危房改造计划,现已全面完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扫尾任务。
从湘西到湘东,越来越多的乡村“旧貌换新颜”。在泸溪县洗溪镇布条坪村,修缮一新的民房,干净整洁的村间道路,在大山深处勾勒出美丽山村的景致。在平江县三阳乡龙坪村,通过整合各类资金、优先扶贫帮困,30多栋新房集中连片,呈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徽式建筑风格。
省住建厅副厅长易小林介绍,自2009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以来,中央下达我省危改任务156.61万户,实际改造174.91万户,完成率为111.69%。
(彭胤武、袁哲军、黄浔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