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抗美援朝老兵袁棣​不简单 从战场到讲台,培养大学生1329名

[来源:常德日报社]

走进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第五中学,走近袁棣这位93岁高龄的耄耋尊者,原以为采访会是一场较为艰难的叙谈。没想到,敲门进去,袁棣稳步相迎,沏茶请坐,笑语朗朗,让我们止不住惊讶他如此高龄竟又这般健旺。

袁棣会心地笑着说,我这人当过兵打过仗,更重要的是教过书,经我一手培养的大学生就有1329人。说着,他转身从书房里拎出两大摞他的学生自全国各地寄给他的书信、明信片,脸上更是溢满了幸福骄傲的笑意,你看看,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学生寄的书信,看到学生一天天地成长、成熟、成才,当老师的要说有多骄傲就有多骄傲!

△ 青年袁棣英姿飒爽

1.矢志报国铸英才

1950年10月,袁棣所在的刘、邓领导的二野大军奉命登上运兵专列,风驰电掣地直趋鸭绿江。

踏入朝鲜国土后,袁棣任重组后的湖南永州支队财务科副排级科员。他先后参加过宫黛里战役、上甘岭战役、第五次战役。

袁棣回忆说,第五次战役打得甚为惨烈,阵地上浓烟滚滚,枪榴弹、手雷、手榴弹飞蝗般地飞来掷去,阵地前沿炸得天昏地暗。我们这些支前的机关兵,更是拼命工作,把手雷、手榴弹、炸药包放在战士们顺手的地方,把长长的爆破筒放在战士们的显眼处,把馒头、饼干、各种罐头摆在坑道上,让英雄们随时随手可取。

在支前途中,袁棣所在部队时常与敌人发生遭遇战,他双腿多处被炸伤,右臂两处被枪弹洞穿。袁棣咬咬牙,只是简单地进行包扎后,又毅然地投入了支前工作。

第五次战役终因敌众我寡,更由于美军武器装备的异常精良,导致我军失败。

就是第五次战役后,袁棣一边含泪掩埋烈士遗体,一边深深地感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振兴中华,科教兴国,必须首先从教育抓起。自那一刻起,袁棣心中暗暗地立下了从教报国的远大志向。

1954年4月,车过鸭绿江,袁棣回到了湖南常德安乡董家垱,领导安排工作时,他义无反顾地说:教书清贫,我知道。但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去教书!

2.春风化雨润无声

袁棣走上教育岗位后,先后辗转于3所村小任教多年。由于他工作勤勉,教学质量优异,领导将他调入向阳中学。向阳中学是原董家小学改建的,条件极其简陋,教室是2栋长方形破烂平房,10多间教师宿舍全是油毡封顶,低矮窄小。

当时的鲁万源校长搓着两手很是过意不去。袁棣却说,没事,我是来教书的,上甘岭那样苦那样难,我都能熬过去,能有这样的条件就很知足了!

袁棣一头扎进教学,他除了教语文,还勇挑重担,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他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班主任管理经验,这就是当时誉满安乡、广为推崇的袁棣班主任“六威”经验:以“爱”生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情”辅威,班主任要放下架子,多渠道沟通建立师生间的感情;以“德”树威,“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以“才”强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做到业务过硬;以“仪”补威,时刻树立端庄、大方、整洁、自然的良好形象;以“容”化威,遇事要包容,切忌简单粗暴、无情挖苦,甚至体罚打骂学生。

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学生,是学校出了名的“双差生”“刺儿头”。读到高三时,潘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意欲外出打工。原任班主任看到这个情形,准备放弃。不想这事让袁棣知道了,他二话没说,不动声色地找到潘虎家,真诚地说:虎子,老师今天来接你去上学,如果你还瞧得起俺老袁,你就转到我的班上去试试?老师相信你!

读了10多年书,潘虎还从来没有听到过老师这样亲近平易的话语,他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卸下准备外出的沉重行囊,回到了学校。

打这以后,袁棣总是以多种方式对潘虎进行励志教育,鼓励他树立信心,克服自己散漫懒惰的恶习,并与英语老师一道为他补习功课。3个月后,潘虎成绩大有进步,逐渐改掉了身上的不少毛病,慢慢地融入了班集体,那年高考预考超出最低控制分数线1分。袁棣抓住这个契机,召开班级庆功会,潘虎泪流满面,第一次昂起头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表态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我一定会更加努力!预考后的几个月里,潘虎愈加发奋努力,最终考取了湖南省公安专科学校。

袁棣与学生合影

3.滋兰树蕙傲平生

1980年9月,袁棣调入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第五中学,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这一去,袁棣任班主任兼教语文就是23年。

众所周知,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责任大、任务重、事儿杂,他除了教学,还要全方位、全天候、全身心地投入班级日常管理,既要管“道”,又要管“教”,不敢半点懈怠。袁棣不畏难、不怕烦、不嫌杂,每天都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或是一架铆足了劲的闹钟。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担任班主任的23年里,以无私崇高、仁厚博大的爱心,倾其微薄的所有,资助过621名贫困学子,累计金额32700多元。他常说,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如果学生因为贫困辍学,那就是做父亲的失职,更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不忠!

梅培元,班上一名品学兼优的班干部,只因父母多病,家有七姊妹读书,陷入了因贫辍学的境地。袁棣上门亲自接梅培元返校,并连续两期资助了他的学杂费和部分生活费。梅培元不负众望,应届被北京轻工业学院录取。

夏忠海,家有两兄弟读书,弟弟读书天资聪颖,他则成绩平平。家里因妈妈治病债台高筑,父亲决定让他辍学,早早回家学门手艺。可他喜欢读书,不依不饶,并且得到了母亲的支持。父母为此由小吵到大打出手。他看不下去,奋力推倒了父亲。父亲气极了,操起一根扁担追打他。这一幕恰巧被前来家访的袁棣碰到了。袁棣劝住父子俩,把父亲拉到一边说,孩子喜欢读书是好事,说明他有志向有抱负,你做父亲的应该高兴才对?他父亲只得吱出一声,他有本事他读,我不管。之后,袁棣给夏忠海出生活费读书,后被大连铁道学院录取。

前不久中秋节,远在广东工作且走上领导岗位的学生严志民、崔泽富给袁棣寄来问候信:忘不了您,不仅因为您是老师,其实您更是一位慈父;忘不了您,不仅因为您是蜡烛,其实您更是一簇火炬!老师,谢谢您,祝您中秋愉快,寿比南山!

袁棣回信说:别谢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每一位人民教师应尽的天职。老师一生过去以你们为傲,现在以你们为傲,希望将来更能以你们为傲。你们当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听党的话,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慎欲慎独慎始慎终。老师之言,万望勿忘切记,则老师百年之后含笑九泉矣!

相关专题:铁血荣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