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扶贫赤子的时代颂歌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袁汝婷 柳王敏]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袁汝婷 柳王敏

“这部剧讲的是十八洞村的故事,展现的却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时代的奋斗。”

9月27日,歌舞剧《大地颂歌》表演现场 陈振海摄/本刊

“我怎么也想不到,一部歌舞剧会给我带来这么大的震撼和感动。”看完《大地颂歌》,一位“90后”留言道。

9月27日晚,这部以十八洞村为原型创排、展现精准扶贫伟大实践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在湖南长沙首演。迄今,已正式演出10场,场场火爆。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深情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时代颂歌。

首倡之地 首倡之声

“古老的湘西,美丽又贫瘠,我为了生计,向山要地……”《大地颂歌》开场,寥寥数语,唱出一座深山苗寨千百年来的贫穷之苦。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那一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

长达两个小时的表演中,《大地颂歌》以唯美的音乐和舞蹈、鲜活的对话,演绎出扶贫干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留守儿童求学、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决战贫困的艰辛历程。

现实中,精准扶贫已让十八洞村摘掉了“穷帽”。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4668元。

十八洞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

2020年春天,湖南宣布,51个贫困县(市、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12年末至2019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人。

“首倡之地,有首倡之为,应发首倡之声。”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说,七年来,湖南以实际行动对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作出生动诠释,湖南的实践正是对精准扶贫思想伟力的回答,“十八洞的故事发生在湖南,讲好十八洞故事的艺术自觉也在湖南。”

从去年11月起,湖南省委宣传部集中全省宣传文化系统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大地颂歌》的创作生产。

“《大地颂歌》的场景和表达都符合当代人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湖南省歌舞剧院院长、《大地颂歌》艺术总监杨霞介绍,为了让原本阳春白雪的舞台剧更加贴近观众,这部剧将歌、舞、音乐、话剧等多种舞台形式和电视艺术融合,是一次大胆的艺术综合创新。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大地颂歌》将纪实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是新时代舞台艺术美学的新探索。

据了解,《大地颂歌》创制周期达一年,剧本修改50余次,音乐、舞蹈的编排调整亦不计其数,新冠肺炎疫情更给创作和排演带来巨大挑战……台前幕后都克服了重重困难。

湖南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友云说,以文艺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讴歌脱贫攻坚,是《大地颂歌》的创作初衷,“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为参与和见证伟大的脱贫攻坚而深感荣幸。”

源于真实 来自人民

“明天在哪里,我只能别离,留下了子女,山路崎岖……”这句歌词,《大地颂歌》演员胡洋唱过不下百次,每次脑海中总会浮现一双双童稚的眼睛。

数年前,为排演话剧《十八洞》,胡洋采风时在十八洞小学见到了一群留守儿童。“看着那些孩子的眼神,你就会明白他们有多渴望父母的陪伴。”

在《大地颂歌》中,胡洋饰演的“小雅爹”是一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的村民。多年无法忘却的童真眼神,成为胡洋表演的情感源泉。

为了让《大地颂歌》更加饱满,演员们多次深入基层采风,与扶贫干部、村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许多典型人物和故事,在剧中得到了艺术化呈现。

在蒋祖烜看来,《大地颂歌》最打动人的力量之一就是真实。“当我们在这部剧的创作中碰到难题时,走进生活、走近扶贫干部,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豁然开朗了。”

有一幕,“小雅”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崭新的砖房。舞台上,胡洋回想起多年前在十八洞村见过的连门板都没有的木头房,又想起如今村里修整一新的宽敞民居,“眼泪哗一下就出来了,不是演出来的,是真实的触动。”

这部剧,33岁的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看了好几遍,他的目光一直追随其中一个叫“田二毛”的角色——原型就是他自己。

“十八洞,狗都嫌!扶贫队,不发钱!说大话,吹破天!扶贫款,看不见!”每当看到“田二毛”敲着锣、喊着顺口溜向扶贫工作队要钱,龙先兰都会有点不好意思。多年前,因家庭变故,他一度自暴自弃,是村里人尽皆知的“懒贫户”。扶贫工作队进村后,他干过和剧中如出一辙的事。

在剧中主角“龙书记”原型、扶贫工作队原队长龙秀林的帮助下,龙先兰脱了贫,脱了单,成了有名的养蜂大户。《大地颂歌》最后,“田二毛”等人与“龙书记”结下深厚情谊。现实中,龙秀林也成了龙先兰最亲的大哥。

还有许多观众的眼泪,是在第三幕落下的。它讲述了扶贫工作队和支教老师帮助留守儿童“小雅”重返校园的故事。当回到校园的“小雅”与同学们一起歌唱时,故事的原型——湖南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身着朴素的校服升上舞台,唱起《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时间,掌声雷动。

观众席上,启航学校校长陈亮伟十分激动:“是‘扶贫扶智’,让孩子们从不敢开口唱歌到能登上舞台演出,精准扶贫让他们也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大地赤子 不忘初心

第一次听说父亲的故事将被搬上舞台,王婷心里有些害怕。“一开始不太敢看。会演得像他吗?会不会看完以后更加思念他?”

王婷的父亲,是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的河北退伍老兵王新法。他在湖南石门县薛家村义务扶贫多年,不幸牺牲。如今,在父亲战斗过的山水间,王婷继续着他的扶贫事业。

首演中,第六幕“大地赤子”加入大量真实影像。演员万茜饰演王婷,讲述了她从不理解到理解父亲的心路历程。

“许多关注我们的朋友都在问,为什么来湖南?为什么在薛家村?你们这么干,图的是什么?因为我们是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当大屏幕上出现父亲的笑脸,剧场里响起父亲的声音,观众席上的王婷泪流满面。

她告诉记者:“这部剧,让我在思念之外,更加理解了父亲。在艰难而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役中,是信仰让父亲和许多人义无反顾去奋斗。”

10月9日,《大地颂歌》特设了扶贫干部观演专场,也是反响最热烈的一场。许多扶贫干部说,《大地颂歌》演绎的就是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湘潭县茶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谭铁军说,看到扶贫战友们的故事感动了那么多人,他感受到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意义,这部剧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决心。

截至去年6月底,全国有770余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舞台的大屏幕上出现三行字:“向全国牺牲在扶贫一线的扶贫干部致敬!向所有坚守在扶贫一线的扶贫工作者致敬!向所有扶贫人家属致敬!”现场观众无不动容。

“最是情深能致远,最是深情能动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台长龚政文认为,这部剧深度开掘和表现了多重情感,既有共产党人对贫困群众的感情,也有人民群众对扶贫人、对共产党的感情,还有艺术工作者对扶贫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观众席上,“80后”长沙市民雷烨一直在用力鼓掌。“这部剧讲的是十八洞村的故事,展现的却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时代的奋斗。这是献给每位扶贫人的颂歌,也是我们心中的歌。”

相关专题: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