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湖南】生机勃发“新南门”

[来源: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严万达 罗毅 黄柳英 杨永玲 刘跃兵 蒋茜

深秋,湘江源头,漫江碧透。千年古城蝶变产业新城,脱贫攻坚带来民生安澜,激荡着“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的豪情。

“稳”字背后,是久久为功,坚持人民至上、真抓实干取得的实在成效。

永州市委书记严华介绍,“十三五”期间,永州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对接大湾区、建设示范区,扎实推进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生态优势换来“真金白银”,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提升。

静水深流已被激活,湖南“新南门”生机勃发。

承接产业天地宽

10月18日,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湖南丰辉电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0余条马达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全力冲刺年底旺季。

江华坚持绿色承接,力求跨越发展。2年前,重点引进和培育以电机电器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强力打造“马达之城、小家电之乡”。

江华推出“母亲式”服务,吸引马达产业加速聚集,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30%,“江华速度”再提速。该县承接产业转移经验,受到省里表扬。

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洪武介绍,永州贯彻落实新理念,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承接产业转移,实现高质量发展。干部奋勇争先,以项目论英雄,以产业比实力,精准打造承接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品牌园区,在全省率先落地省政府公布的首批100件改革事项,“一对一”重点帮扶300多家重点企业。

2016年以来,永州工业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6.45%,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852个,总投资3317.44亿元。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140个,今年头8个月,引进项目数、投资总额分别居全省第2、第4位。

永州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动能,全面布局高新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军民融合及新材料、能源电力、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10大产业链快速崛起、各领风骚。

产业升级扛大旗,永州增长有了新动能。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3家,高新技术企业181家,专业化“小巨人”企业42家。创建百亿园区10个,涌现出永州经开区“一谷两中心四基地”、祁阳高新区、蓝山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

承接产业天地宽,“永州制造”扬名国内,并走向海外市场。中小型水力发电设备国内领先;矿山机械钻头、九恒RFID电子条码分别占全国市场40%、25%的份额;科力尔罩机电机产销量居全球第二……

尽锐出战书“答卷”

28岁的谢忠顺有个习惯,每月核算上月工人工资时,一看有所增长,心里就很高兴:“大家工资越高,证明致富路子越对!”

谢忠顺是新田县潮水铺村顺祥电子厂扶贫车间老板,也是一名易地扶贫搬迁户,一年前他还在为搬出大山后的生计发愁。

一场扶贫培训启发了思路,谢忠顺利用打工经验,创办了一个扶贫车间,生产电器连接线。不仅自己圆了“老板梦”,还帮助100多名搬迁群众成了“上班族”,人均月收入超过2000元。

“十三五”期间,永州有81717人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走出大山,奔向新生活。

扶贫车间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让他们“稳得住、能致富”。目前,永州共建设就业扶贫车间827个,吸纳就业3272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2345人,人均保底年收入在2.5万元以上。永州扶贫车间及省级示范性扶贫车间数,均居全省第一。

永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冲在一线,各级党组织尽锐出战,奋力攻坚,确保高质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扶贫贵在精准,重在创新。永州探索创造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互联网+社会扶贫”、“四扶四建”志智双扶、分类管理分色预警防止返贫机制、消费扶贫等工作做法,让贫困户可持续增收,获得省里、国家肯定与推介。

今年受疫情影响,永州农产品滞销严重。永州发挥消费扶贫优势,为贫困户“雪中送炭”,帮助销售滞销水果、蔬菜1.2亿元,巩固脱贫成果。

截至2019年底,永州市累计减贫178120户65901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13.5%降至0.27%。剩余贫困户目前已全部达到脱贫条件,即将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千年梦想。

流金淌银山水间

零陵萍岛,碧水环绕,高洁清幽。10月11日,一部由中国国际电视台和湖南省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的《文明大动脉——湘江》专题片在此开机。

生态优势金不换,拍摄镜头里的永州才会如此多娇:文化、生态交相辉映,山、水、城、人和谐共生。

近年来,永州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落实省委书记杜家毫“保护湘江首要是保护好源头”的要求,强力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工程”。

“十三五”期间,永州规划实施生态环保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达1043亿元。近年来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拟引进项目72个,计划总投资100多亿元。铁腕治污下,不惜每年损失1亿元税收,果断关闭停产湘江纸业;打响宋家洲避险搬迁及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去除困扰永州20余年的生态“顽疾”。

永州还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府河长+民间河长”“河长+检察长”等机制,吸纳241名“民间河长”和一批“河库段长”“河库守护者”,覆盖全市164条河流。

深秋江畔,“断腕”“布新”的故事在不断上演。小水电站拆除了,渔民上岸了,采砂码头消失了,河流生态逐渐修复了。

一江碧水,北上奔流。今年1至8月,全市城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全国排名第19位、湖南省排第1位。永州出境水质连续7年稳定在Ⅱ类以上。

水美山也青,永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5.3%,“永州蓝”闪耀朋友圈。市民推窗见绿,出门游园,呼吸更顺畅,乐享“绿色福利”。

好生态流金淌银。永州认定出口备案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09家,乡村生态旅游火热,生态养老、森林康养产业来势喜人,农民生态饭越吃越香。

幸福花开正有时

秋阳下,冷水滩区活龙井社区,年轻情侣在“铁路印象”文化墙下相拥拍照,“网红”忙着直播分享社区乐事,气氛和谐温馨。

活龙井社区曾是铁路工人聚居地,有1.7万余名居民。因年代久远,社区脏乱差严重,不少居民搬离。铁路职工家属魏婉玲说,和别人聊天,都不好意思说住在活龙井。

一年多前,永州启动“六城同创”,活龙井社区民生痛点解决迎来转机。永州采取市区联动方式,合力攻坚。很快,垃圾堆上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荒地上建起了铁路主题文化驿站、休闲公园。

魏婉玲说,改造后的社区看着养眼,住着舒心,留住了城市人的乡愁,一些搬走的邻居又回来了。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永州从细微处践行为民初心。5年来,各级政府勒紧裤带过日子,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收入七成以上。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群体得到倾心扶助,教育、就业和住房保障等方面问题得到缓解,成效明显。曾经,永州是全省大班额数量最多、占比最高的市州。今年秋季开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部清零。

消融“冰点”、破解“难点”、筑牢“底线”、织密“保障网”……“民生温度”捂热百姓心,幸福指数不断攀升。2016年至2019年,永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达29.4%、30.7%。

生机勃勃“新南门”,乘势而上,未来可期。

相关专题: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湖南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