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兴和谐——花垣县“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解读之二

[来源:华声在线]

向莉君 杨 杰 满益阳

10月12日上午,雨过天晴后的花垣县双龙镇排碧板栗村,村舍错落有致,交叉穿梭的石板路,将300多栋木房黛瓦的苗族建筑紧紧相连。

伴着阵阵苗歌声,笔者穿梭在村里的巷子间,不时能遇到三四位穿着苗族服饰的大姐,背着竹背篓、手拿镰刀,操着苗语,边说边笑着赶往山上寻找枞菌。

“上面这个就是石成龙屋里了。”顺着村支书石新仕手指的方向,村民石成龙家去年用火砖刚建的新房,宽敞漂亮。

邻里互助 排忧解难生和谐

80岁的石成龙正拿着竹扫帚将院坝里的雨水清扫干净。见到笔者,老人热情地把我们引进屋。

“这个院坝是新坎的,房子修得又大又结实,这边是堂屋,那边是两间卧室……”宽敞的房子,石成龙收拾得干净整洁。“修这个房子,都得感谢我的互助小组,感谢政府、感谢村里。”提起新房子的修建,老人道不完的感谢。

去年5月,石成龙一家还住在墙壁漏风、屋顶漏雨的老旧木房子里。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多次上门劝说石成龙进行危房改造,都遭到拒绝。“我也想住新房子,一到打雷落雨天,就怕房子垮了,但我们两个老人年纪大,儿子有残疾,实在搞不起。”

了解到老人的困难,花垣县文旅广电局派驻板栗村第一支书黄尔晖和村支两委商议后,找来石成龙的互助小组组长时贵英商量。村支两委和工作队出点子,互助小组组长许承诺,最终,石成龙答应进行危房改造。

“拆房子那天,我们互助小组的组员都来帮忙了,整个寨子在家的村民都来帮忙。”一天时间,石成龙家的老房子全部拆除完毕。互助小组组员全程参与,村里40多名村民先后义务加入进来,3个月时间,石成龙一家住进了新房。

麻栗场镇新科村澎湖湾亮哥农庄,38岁的村民、互助小组组长龙光亮,和组员石志红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大堂里,客人围在桌前,等着上菜。炒完菜,龙光亮掏出手机给村民石美玉打电话,叮嘱她给村里82岁的独居阿婆王勾拔买菜。王勾拔因为双目失明,很多事情干不了,2007年退伍回到村里的龙光亮,开始在生活上照顾老人。

2018年10月,村里组建互助小组,脑子活、热心肠的龙光亮被推选为小组组长,王勾拔成了他的互助组员,“老人看不到,没得人照顾她,我们是一个寨子的,我应该照顾。”

因为要经营餐厅,没有太多时间照顾老人。龙光亮就把王勾拔的邻居石美玉雇了过来,平日里给老人买菜、捡拾柴火、洗衣服等,每个月付300元工钱。

和村计生专干石磊满一道,笔者来到王勾拔家中,老人穿着干净崭新的苗服蹲在地上,正在认真剥晒黄豆。石磊满告诉笔者,老人虽然看不见,但其他感官很好,能自理生活中很多事情。

邻里互助 生活多姿多彩

10月12日下午,笔者来到花垣县排碧板栗村的“湘西杰忠蜡染坊”,苗家画匠石杰忠正赶着创作一幅顾客订做的蜡染摄影布。40多岁的石杰忠穿着自己制作的黑色苗服,努力迈着不太灵活的步子,来回忙碌着。

除了接单制作产品,杰忠蜡染坊还是全国高校、摄影团队学习、体验的合作基地。靠着蜡染手艺,身体不便的石杰忠从村里的贫困户成了村里的能人。

生活中常受到互助小组和邻居的帮助,作为村里互助小组一员,石杰忠将苗族的上刀梯、绺巾舞、苗鼓等融入进蜡染体验项目。一旦有研学体验或者摄影团队拍摄订单,村里部分村民就当起了演员。

46岁的村民石满妹,跟着石杰忠学了几年蜡染,8月份刚和村民接待来自澳门、深圳、济南的5个摄影团,“我们就到寨子里把蜡染的整个过程做一遍,让他们看、拍照。”学了门手艺,还能增加收入,石满妹很满足,“以前我们只晓得种地,哪晓得我们的民族文化也是财富。”2019年,杰忠蜡染坊接待了7万多人来体验,带动400人临时就业。

每到周末或寒暑假,村部响起的苗歌声和鼓声热闹了整个板栗村。村里擅长唱苗族高腔、打苗鼓的苗家姑娘吴秀梅,把村里的孩子集合起来,组建了苗鼓苗歌传承班。

“学校放假,我就把村里30多个孩子集合起来,免费教他们唱歌、打鼓,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方便通知。”吴秀梅说着,点开了手机微信群。孩子们爱学,吴秀梅也爱教。在今年县里举办的苗歌赛,吴秀梅把村里的孩子带去一同表演,最终拿下三等奖。

村巷那头,苗家阿姐们背着满背篓的枞菌,正有说有笑地从山上返回苗寨。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