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希望的田野——双峰县锁石镇“两山”引领、“两业”并重攻穷山

[来源:华声在线]

周 俊 周俊刚 彭鹏展

连片的稻谷一望无垠,于徐徐微风中荡起金色波浪;鲜嫩的菊花爬满山坡,在秋雨中散发沁人芳香;延绵的经果林漫山遍野,在青山环抱中尽情舒展枝桠……

深秋时节,走进双峰县锁石镇,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沉醉期间,谁也不会把这里与深度贫困地区挂钩。

锁石镇地处双峰县南部,下辖2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3.81万。全镇共有贫困人口1299户3787人,23个行政村其中就有10个属于贫困村,是双峰县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农旅结合的道路;坚持产业、就业双措并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咬住目标不放松,一年一小变,三年聚大变,全面决战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号角吹响,镇党委书记欧阳鸿政向全镇干部群众许下庄严承诺。

找准定位,全力攻坚,步步为赢!

坚持“两山”引领、“两业”并重的发展理念,拿出“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劲头,锁石镇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路上奋勇向前。一个个丰硕的成果,化作一朵朵绚丽的浪花,汇入新时代的波澜壮阔。

精准定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娄衡高速锁石互通开通,为交通闭塞的锁石镇打开了一扇发展的大门。一时间,前来意向投资办厂的老板络绎不绝。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谁才是真正的“金凤凰”?

欣喜之余,锁石镇党委政府保持了高度的清醒和坚强的定力,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确立以绿色产业为统领的发展战略,走农旅结合,产业融合的道路。

三年来,全镇婉拒了意向投资的铝制品等污染较重的企业12家,有选择地引进了服装、家居、鞋业等5家“不冒烟”的企业,培育出“花之缘”、“福寿”、“刁嘴巴”、“林源”、“共铭”、“恒基”6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都与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其产品均通过国扶系统产品认证,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龙头。

全镇18个村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与贫困户进行利益联结,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油菜、龙虾、中药材、泥蛙、油葵、湘莲、食用藕、贡菊、青蒿、艾草、黄栀子、光伏发电、葛根、特种水产、有机稻等29个产业基地。

目前,全镇已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5个,面积805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3个,面积1390亩;莲藕种植基地2个,面积1100亩;黄山金丝贡菊基地1个,面积180亩;火龙果火种植基地1个,面积80亩;优质无公害有机稻种植基地1个,面积180亩;油菜种植中心基地1个,面积1.5亩。

搭上绿色发展快车,芙蓉村发展稻田公园、上尧荷花、油菜、龙虾、玫瑰葡萄园等产业基地,打造福寿粮油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发展三荷农庄、凤舞酒家、问客杀鸡、芙蓉农家院、民俗博物馆、红色剪纸文化馆等第三产业,从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了产业“标兵”。

“住在花丛中,吃上‘生态’饭,实践证明,坚持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对的。”芙蓉村村支书王长安介绍,随着产业的日渐成熟,去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1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万元。

农旅结合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7月份,锁石镇千亩荷花连片怒放,红的、粉的、白的,远远望去,像一只只彩蝶飘浮在莲叶上,连绵到大山脚下,置身其中,如临仙境。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而且每亩可为村民增收2000余元。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就是绿色银行的反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锁石镇将乡村旅游、美丽乡村、产业扶贫有机融合,打出“基地+农户+合作社+农家乐+美丽乡村建设”等多元化组合拳,实施锁石、车田、大溢塘、芙蓉等五村连片整体开发和“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旅游战略,形成万亩油菜基地、千亩荷花基地和百亩菊花基地为代表的“花之缘”生态旅游;游清竣亭、登金紫峰为代表的“山之恋”风光旅游。

围绕打造以“四季花海、以花结缘、以花迎客、以花致富”为主题的“花之缘”锁石镇3A级旅游景区目标,该镇整合项目资金3000万元,重点打造了“花之缘”特色产业基地和金紫峰宝觉寺、冷山冲、上尧荷花、枧水冲森林公园、车田河沿河生态风光带等乡村旅游项目8个,发掘、新建“锁石八景”。

凭借3万亩油菜规模,锁石镇连续举办了九届“花之缘·锁石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2019年获评全省“醉美湘镇”荣誉,2020年更是被选定为湖南省第二届油菜花节主会场。通过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带动,当地村民累计销售农产品1800万元,发展家庭电商近50家,发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摊点200家。

产业兴旺,游人如织。大溢塘、车田、芙蓉、坪壤山、群山等贫困村吃上了“旅游饭”,锁石精制豆豉辣酱、菜籽油、菜花蜜、柴火腊肉、坛子菜、红薯粉、红薯片等土产品依托乡村旅游人气搭上了“电商快车”。“花之缘”、“刘无敌”、“问客杀鸡”、“柴火食堂”、“盘古有机大米”、“富硒米”、“富硒太空莲”、“锁石豆豉”、“走地鸡”、“ 刁嘴巴”等品牌,成为了畅销产品。

“现在游客可以尽情欣赏,过段时间它们就要搭上飞机,漂洋过海了。”在齐心秋菊基地,负责人王颂风自豪地介绍,“这些金丝贡菊,最大的每朵能卖10块钱,明年我还要扩种100亩。”该基地共发展金丝贡菊180亩,与29户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还解决了10个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齐心秋菊”已成为锁石旅游的一张闪金名片,新锁石“八景”之一。

绣花功夫

——激活农村造血功能

“7月份摘了不到一个月的莲蓬,赚了40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的1000多元,从荷花基地每年至少能拿到6000元。”算起经济账,贫困户彭树英掰着手指头,咧开嘴笑了。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江龙介绍:“农村造血功能的激活,这样的笑容在锁石镇越来越多。”

芙蓉村原有耕地1787亩,又流转周边3个村的1200亩土地,建立了上尧翠荷特色农业产业园,吸纳劳动力50人,带动周边50余人参与“稻-油-荷”种植。

锁石镇将增加农户收入作为试金石。一手抓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依托国家政策和县城工业园组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开通了锁石至县城的务工专车,对贫困劳动力劳保部门跟踪服务,提供务工信息,实施动态管理;一手抓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依托本地产业,优先就近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

农业产业带动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带动了服务业,全镇培育出特色农家乐20余家,吸纳50多名劳动力就业。扶贫车间和农业产业深加工企业更是吸纳贫困劳动力100多人。依托绿色产业带动,许多贫困户当起了小老板,当起了创业者。车田村贫困户王梦连承包了村里的油茶林基地,一年下来有6万元毛收入。他笑着说:“每公斤120元的茶籽油供不应求,我计划对油茶林基地进行品种改造,带领更多的贫困户一起干。”

“不仅要让村民实现物质上的脱贫,还要实现精神上的脱贫。”产业兴旺,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锁石镇又在乡风文明建设上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禁燃、禁赌、禁毒、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行动;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摒除陋习等写入“村规民约”;开展环境卫生整建、文明家庭评选等,打响文明卫生和天蓝地绿保卫战。

锁石镇坚定“两山”发展理念,实施“两业”并重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有力提升了脱贫质量和脱贫效果。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