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左三)在他的土菜馆忙活。罗徽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白培生 颜石敦 通讯员 朱光远 邓生祥
80多年前,发生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的“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如今,沙洲村面貌如何,“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后人及乡亲们生活得怎样?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很牵挂,前不久来湖南考察时,还特地前往沙洲村了解情况,并看望了“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一家。
记者来到沙洲村采访看到的是一栋栋湘南特色的瑶家新居,村中干净整洁,花红草绿,清水长流。山上牛羊成群,田野瓜果飘香。
朱小红一家住上了小洋楼,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搭帮党和政府,这些年不断给我们送来‘致富经’。”朱小红动情地说。
跨越80余载,“半条被子”传佳话
“半条被子”的故事,沙洲村的乡亲们随便哪个都能说上一二,但徐解秀82岁的小儿子朱中雄讲起来就格外动情。
那是1934年11月的上旬,天气已转寒,天空下着小雨,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到文明司休整。卫生部驻扎在沙洲村,3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中。
“临走时,3位女红军看见我家里连一条像样的被子也没有,就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送给我母亲。母亲执意不肯收,推来推去争执不下。一位女红军就拿出一把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一半送给母亲,并表示等革命胜利了,再带一整条棉被来看她。母亲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朱中雄说,他从小听母亲讲“半条被子”的故事,入脑入心。
红军走后,敌人把沙洲村乡亲们赶到祠堂,逼他们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3位女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被搜出烧毁,徐解秀还被罚跪祠堂大半天。
“半条被子”殷殷情深。50年后,1984年11月7日,《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重走长征路时,经过沙洲村。在村口,罗开富遇到了年过八旬裹着小脚的徐解秀。徐解秀把自己50年前的事说给了他听:“3个姑娘长得很漂亮,有一个还不到20岁,心也好,你们说,一条被子能把半条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
“你能见到红军吗?”徐解秀恳请罗开富,“能见到,就帮我打听3位女红军的下落。”
罗开富激动不已,连夜写下《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的报道,发表在《经济日报》上。
“当时,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15位女红军看到报道后,特意买了一床新棉被,委托罗开富送给我母亲。”朱中雄说,他家现在还珍藏着这床棉被。
1991年1月,徐解秀病逝,她盼了一生,却没能再找到3位女红军。
1996年春,北京电视台《永恒瞬间》摄制组来到沙洲村,拍摄“半条红军棉被”的事,并将一床签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名字的新棉被,送到徐解秀老人的墓前。
前行不忘来时路,初心不改梦归处。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故事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温暖全中国。
2019年5月,电影《半条被子》在江西于都开机拍摄,“半条被子”的故事走上银幕。通过这个故事,人们认识到一个真理: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不让百姓受穷受冻,这就是共产党人!
9月16日,沙洲村村前那条滁水河,从来没有这样欢腾过。当天,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来看望这里的乡亲们。习近平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工人、农民、兵士以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出路在共产党主张的苏维埃红军,我们一定会胜利。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那天,总书记一走进朱小红家,就来到朱中雄老人的房间,看到木床上的床褥被子铺得平平整整。
“总书记问我年龄和身体情况,问被子暖不暖。我回答说‘被子很暖和很舒服,现在我家的被子多得盖不完’。”至今,82岁的朱中雄说起那一刻仍沉浸在幸福之中,“真想不到总书记会来看我们。”
朱中雄告诉总书记,现在乡亲们的日子好过多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还住上了新房子,好幸福。他想,如果母亲能看到今天的沙洲,她一定很高兴。
总书记的到来,沙洲村乡亲们欢呼雀跃,“听党话跟党走,幸福生活在前头”的自信写进了他们的心坎里。
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早上,沙洲村从桂花飘香的睡梦中醒来,道路两旁红旗招展,村广场的土特产货摊整齐排列,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购买。
柏油路边,沙洲村土菜馆老板朱小红忙着准备食材,中午他要接待4桌游客。客厅的大圆桌上,摆放着自己种的花生、橘子和水晶梨。
“有两桌是耒阳的,另外两桌是长沙的,听说我是徐解秀的孙子,他们很照顾我的生意。”朱小红脸上洋溢着笑容。
此前,朱小红的母亲瘫痪在床,每年要花不少的医药费。加上父亲年纪大了,两个孩子还要上学,朱小红一家生活拮据,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沙洲村民风淳朴,但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向群介绍,全村142户529人,原有贫困户30户95人。
总书记深情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后,沙洲村成了人们向往的红色村庄。汝城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建立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包括红色文化陈列馆、特色瑶寨、田园综合体等。景区的建立带动了当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景区从开工建设到2017年10月接待游客,只用了8个月。” 汝城县委驻沙洲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黄飞说,那段时间联系项目的党员干部像“钉子”一样,每天“钉”在工地上。大家都深信,“半条被子”的故事能给这个红色山村注入新希望。
沙洲村把红色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短短几年时间,这里的变化翻天覆地。土坯房、泥泞路,现在变成了白墙灰瓦的瑶寨、宽敞的柏油路……该村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许多乡亲吃上了“旅游饭”。
从朱小红家一路走来,记者看到这里农家乐、烧烤店、奶茶店一家接一家。村民们有的当上服务员,有的当上讲解员、保安,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为帮助朱小红一家脱贫,工作队、村干部制订了餐饮技术培训、教育助学等帮扶计划。2017年10月,朱小红的土菜馆正式开张。
“万事开头难。”朱小红说,多亏了黄飞队长,帮他联系湘南学院、县职教中心老师到村里开办培训班,传授厨艺。爱钻研的朱小红已学会做东安鸡、酸辣鱼头等家常菜,每天4个包间座无虚席,客人吃了都说好。
朱小红一边经营土菜馆,一边在景区做保安,有了稳定收入。他还种了3亩柰李、黄桃、水晶梨,2019年家庭总收入近8万元,实现稳定脱贫。
朱小红脱贫不忘本,他安排3名妇女到土菜馆帮忙。55岁的罗有香,丈夫病逝,欠了不少债。朱小红请罗有香打下手,她自己还经营土特产,生活逐渐好转,甩掉了贫困帽。
朱小红说,为帮助贫困村民脱贫,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深入村民家中做工作,发动成立种养合作社,建立光伏发电站。目前,他们村种植蔬菜120亩,黄晶梨、枇杷等2000多亩,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同时,工作队邀请县职教中心、人社局等到村里开展“送技能、送科技、送岗位”活动,开设水果蔬菜种植技术、厨师、电商等培训班,让村民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产业兴则脱贫快。2018年底,沙洲村30户95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不到3000元提高到去年的13800多元,村集体收入提高到每年40多万元。
朱小红深有感触地说:“昔日3位女红军给我家送半条被子,如今共产党给我们送来了‘致富经’。”
祖孙讲解员,红色基因代代传
从沙洲村村部,步行几百米至村文化民俗广场,再沿鹅卵石铺成的巷道,来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徐解秀故居。
这是一栋面阔三开间两层的湘南古民居,已有299年的历史,青砖黛瓦,外墙不少地方被风雨侵蚀。古朴厚重的木门上张贴着一副鲜红的对联:一个故事传颂南北,半条被子温暖华夏。
多年前,徐解秀后人搬迁到新房子居住。步入徐解秀的故居,里面陈设简单,其中一间房摆放着一张年代久远的小木床。
“当年,就在这张小床上,3位女红军和我母亲合盖一床行军被、一块烂棉絮和一件破蓑衣。2个女红军睡一头,我母亲、哥哥和另外一位女红军睡一头,横盖着她们的被子。3位女红军在我家住了好几天。”朱中雄指着墙角的小木床向游客介绍。
“自懂事起,我就常见母亲去村头的小木桥张望。母亲是在等3位女红军回来,她要我们一定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朱中雄说,“时隔多年,母亲的教诲言犹在耳。”
朱中雄年轻时当过村团支部书记、县党代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搞集体出工,他不惜力气,一担挑200多斤。长年累月的劳作,他的背都压弯了,以致现在手不离拐。
2017年,沙洲村红色景区建成后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前往徐解秀故居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朱中雄当起义务讲解员,把“半条被子”的故事热心地讲给游客听。
“总书记说,希望我们一家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朱中雄表示,只要自己还动得了,就要把“半条被子”的故事讲下去,责无旁贷。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每天早上8时,朱中雄准时打开故居大门,直至夜幕降临才离开。只要游客需要,即便晚上他也会开门。3年来,打扫卫生、整理摆设、向游客讲解等,朱中雄精神抖擞,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每年的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来参观的游客特别多,平均每天要接待数千人次。”朱中雄说,甚至还有来自南非、韩国等海外游客。
游客越来越多,年迈的朱中雄动员在广东打工的孙女朱文萍:“沙洲养育了你,你快回来,把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讲给游客听。”
父亲朱小红也劝道:“女儿呀,‘半条被子’的故事我们家要一代代讲下去。”
“在外虽然工资高些,但是只要家乡需要,那我就回来!”朱文萍毅然辞职,返回家乡。
2017年底回家的那天,因为公路重修时改了位置,朱文萍差点没找到家。村里的巨大变化,让她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前景。
恰巧景区招聘讲解员,朱文萍前往报名并被录用。她积极参加培训,努力学习讲解知识、礼仪等。
“总书记听说我是景区讲解员,特别高兴,鼓励我说‘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朱文萍说,她不会忘记总书记的嘱咐: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如今,沙洲红色旅游红红火火,游客纷至沓来,朱文萍经常讲解得嗓子冒烟。虽然很劳累,但是每次讲起“半条被子”的故事,她都特别自豪。
“‘半条被子’是我曾祖母亲历的故事,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朱文萍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共产党。我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好好讲给游客听,讲给我的孩子听,将这段红色历史让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