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浏阳市张坊镇富溪村,依山傍水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景色怡人。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范远志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曹辉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香云
声喧溪石中,夜静深山里。
行走在大山深处富溪村的乡间小道上,仿佛置身一幅山水画中。四面青山环绕,是享之不尽的财富,也是富裕路上的阻碍。
富溪村位于浏阳市张坊镇东部,与江西交界,总面积3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1亩,林地面积4.7万亩。2014年,富溪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由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长沙市发改委和天心区结对帮扶。2017年,该村被定为长沙市唯一的国务院扶贫监测点,同年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9月28日晚,夜幕徐徐落下,山雾缭绕的富溪村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晚饭后,村民三三两两围坐在村口王明圣家的前坪,望着不远处村集体的茶叶基地,拉起了家常。
“现在我不仅可以在茶园做事,还可以照顾孩子,真是一举两得。”说话间,唐启源脸上笑出了一朵花。2017年以前,唐启源一家全靠丈夫李荣海一个人务农,家里两个孩子上学,还有老父母要赡养,入不敷出。“要不是这茶园,残疾多年的我估计现在连温饱都是问题。”一旁56岁的李荣海说。
给他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是富溪村的两期茶叶基地:一期是2018年种的,共150多亩;二期是2019年底种的,共260多亩。
“现在我可以在家发展产业,照顾孩子,老婆还可以外出打工,算下来一家人年收入超过5万元。”住着搬迁安置楼房的王斌红洋溢着幸福的笑容。3年前,王斌红还住在5公里外的山冲里,交通不便,每天光接送双胞胎女儿上下学就要好几个小时,“那时候老婆只能在家照顾孩子,一家四口全靠我一个人务农,孩子还患有先天性疾病,日子真是苦呀!”王斌红声音哽咽,眼眶里闪着泪花,“要凭我自己的能力在这里建栋房子,那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小桥流水,翠竹青山,白墙灰瓦……2018年春节前,贫困村民搬进的易地安置房是名副其实的“依山傍水”,极大改善了贫困村民的居住环境;配套的学校、医院、交通,更是给他们的生活品质带来了质的飞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过反复实地考察,长沙市天心区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因地施策”,确定了茶叶种植业、竹木加工业以及环保炭烧制业三大主打产业。
刚开始,第一期茶叶基地建设的土地流转工作推进困难,当时,富溪村党总支的各位党员挨家挨户反复给村民做工作。“150多亩地,我们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谈下来。”茶叶基地负责人李建国欣慰地说,“好在看到一期茶园的收益后,二期260亩茶园的推进工作只花了不到3天的时间。”
茶苗种下后,工作队还从云南西双版纳引进一种土鸡,专门用于除草。“土鸡吃草很厉害,但因为茶叶有苦味所以不吃,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彭昂说,富溪村尝试在茶园养土鸡,开了茶园土鸡养殖业的先河。
为了带动就业,村里引进本村在外经商能人李荣庆,村集体入股成立长沙富溪源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今年加大规模投入,增设一座环保炭烧制厂。“现在,一根毛竹的利用率已超过80%。”李荣庆说,以前一根毛竹在做完竹木制品后会产生80%的废料,增设环保炭烧制厂后,不仅村里的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60多名贫困村民也实现就近就业。
贫困户李荣高在竹木制品公司上班,每个月工资4500元。“现在一年收入近5万元。”他告诉记者,以前一家人全靠他一个人种田,生活都成问题。现在收入增加了,家里盖起了新房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他们带来了培植技术,加上这里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富溪云雾茶’甚至可能赶超金井茶。”彭昂介绍,富溪村已与金井茶业签约合作。当下,富溪村探索茶叶文旅发展之路,希望以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为富溪村铺开一条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振兴之路。
■记者手记
永不谢幕的事业
曹辉 陈香云
听虫鸣声声,观溪水潺潺,望云雾渺渺,闻桂香阵阵,富溪村的风景使人流连忘返……
走在宽敞的水泥道上,道路两旁的路灯泛着白色的光芒,两边的桂花树在秋风中,散发着令人沉醉的清香。
通过这几年的帮扶,富溪村的软硬件有了大改善,产业和人才基础越来越牢固,但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脱贫攻坚终会告一段落,工作队也终究有一天会走。”彭昂说,他们将继续加强富溪村级队伍建设,为富溪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只有将脱贫攻坚当作我们一项永不谢幕的事业,才能成就真正的‘富’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