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绿了青山,红了日子——望城区静慎村以“九贤治村”推进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璐]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谢璐

走进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仿佛走进一处世外桃源。白墙黛瓦、绿树繁花,柏油村道两旁,农家小院精致精美,红薯、油茶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村民们安居乐业。

静慎村地处望城最北边,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近年来,该村以“九贤治村”破题,推进全面小康建设,从一个落后的经济“三无”村,蝶变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两型创建示范村、湖南省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美丽乡村颜值高

“要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首先得改变村容村貌。”曾在城里事业小有成就的静慎村党总支书记姚罗华,不忍见到家乡的落后,几年前决定留下来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并一头扎进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中。

姚罗华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成立“乡贤理事会”,号召村民们为家园建设投资投劳。退伍军人姚新明捐资20余万元修通聂家坡村级公路;环境卫生理事会成员姚建明,无论严寒酷暑,每天穿行在乡间道路打扫卫生;“六老”宣讲团成员蒋六娥,年逾七旬仍坚持上门宣传环境卫生知识,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

2017年以来,该村新乡贤筹资400多万元、筹劳3000多个工日,新修到组公路66.7公里,完成村级公路白改黑上百公里,安装节能路灯1500余盏,乡贤文化广场、乡贤阁、乡贤桥、乡贤湾等景致赏心悦目,村民们散步、打球、跳广场舞、看戏都有了好去处。

因地制宜产业旺

“得富裕起来,百姓才真正有‘获得感’。”面对村上“无企业、无产业、无资金”的状况,姚罗华带领支村两委确定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以新乡贤引领新农民,以新农民带动新产业。

受村里“邀请”,姚栋和文莎这对原在外打拼的“85后”夫妻返乡创业,由于当地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姚罗华建议小两口搞红薯生产加工,并协助流转土地2000多亩,支持他们注册了商标,按照QS认证和绿色产品标准生产。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薯夫妻”品牌很快享誉全国,去年产值超1000万元,为村上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根据全村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静慎村继续在生态农业上做文章,引进和开发了优质稻米、油茶、生态辣椒等,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东城生态椒”“新乡贤生态米”等品牌相继涌现,特色农产品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

目前,静慎村年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90%以上家庭有存款,80%以上家庭有了小汽车,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移风易俗人心美

“我死之后不要办丧事,不要放烟花鞭炮,不要搞迷信活动。将遗体捐献给湘雅医学院做研究,眼角膜捐给爱尔眼科。”怀清塘组村民余志龙患病期间就立下遗嘱。

“文化浸润了,乡风纯化了,地方才能更和谐,小康才能更有质量。”静慎村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和乡村文化建设,“筑塘劝俭”“拔簪镇桥”等静慎乡贤故事被搬上展板;堂屋、晒谷场、纳凉亭等30多处“乡贤讲堂”里,讲廉政、讲新风、讲产业代替了讲闲话、讲空话、讲谣言;300余人的腰鼓、舞龙等文艺队伍常年为群众志愿表演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如今,全村建立起党员之家、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健康快乐静慎协会等9支乡贤队伍,1600余名新乡贤覆盖所有村民小组,形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自己管”的良好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关专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