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湖南】赓续红色历史 凝聚红色力量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唐婷 黄晗]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婷 黄晗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湖南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发生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给湖南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使湖南成为著名的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殷殷嘱托,“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回望“十三五”,湖南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历史、凝聚红色力量,用湖南人物、湖南故事、湖南精神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在三湘大地掀起爱国主义教育热潮,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高位推动,保护好三湘四水的红色资源

9月30日,湖南烈士公园肃穆庄严、松柏苍翠。

在国家第七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同省会各界干部群众代表一起,来到湖南烈士公园烈士纪念塔前,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初心使命。

红色沃土湖南,素有“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美誉。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都诞生在这里。秋收起义、平江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革命事件及无数革命活动,在三湘四水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印记。

这些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遗存,已成为一座座闪光的“红色基因库”。

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杜家毫、许达哲多次考察调研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籍革命家军事家故居(生平事迹陈列室)以及红色旅游工作,对加强全省红色资源挖掘、保护、传承、利用等工作作出系列指示批示。

全省先后印发《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湖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20—2022)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县市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建议规划》,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做好顶层设计。

加大挖掘、抢救、保护力度,让红色遗存焕发新活力,湖南一直在行动。

统筹推进革命文物资源普查与研究、申报、认定等工作,进一步摸清全省红色“家底”。目前,全省已查明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17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66家;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0余处,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将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规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品位打造,全面推进红色资源保护、爱教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

实施全省革命文物保护“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湘东-罗霄山”片区、武陵山片区革命旧址群、长征文化线路和革命名人故居群保护展示提质。建成“韶山一号”工程,新建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等一批场馆,刘少奇、胡耀邦、任弼时、彭德怀和平江起义纪念馆等一批纪念设施完成升级改造,“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和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完成提质改造……近年来,全省完成革命文物保护项目507个,革命文物有效保护率达到70%以上。

薪火传承,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激发力量

9月29日,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迎来了一批接一批的参观者。人们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我们村更火了,越来越多的人专程来到沙洲接受红色洗礼。”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向群告诉记者。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湖南用革命传统“润泽”三湘儿女,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成为湖南各级各部门开展党性锻炼的“必修课”。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任弼时故居、蔡和森纪念馆、新民学会旧址、秋收起义旧址、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

坚持“红色课堂”与“红色感悟”相结合,湖南把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让党员干部在“看、听、思、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体验度、鲜活性,在“身临其境”中真正触及思想、震撼心灵。

2019年6月17日,为期3天的湖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在省委党校开班。

读书班上,举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潇湘红色故事专题宣讲,毛泽东、任弼时、陈树湘、陈能宽、王新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湖湘英烈模范的故事,让学员们深感震撼、深受教育。

依托红色资源优势,省委宣传部打造“潇湘红色故事汇”品牌,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潇湘红色故事集中宣讲活动,走进企业、机关、校园、社区,在全省集中巡回宣讲200余场次,网络电视直播录播100余场次,数十万观众现场聆听,500余万人收听收看,通过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形成了强大的品牌传播效应。

9月30日上午,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50多名师生把思政课堂搬到了李达故居。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面前,同学们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流连忘返。

厚植红色基因,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湖南不断深化青少年和中小学生红色教育,将省内200多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认定为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寻访红色足迹”“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等主题活动,推动红色教育进课堂、入家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读红色经典、忆红色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擦亮底色,用活红色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9月4日,讲述长征温暖往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影片《半条棉被》上映,立即引发观影热潮。

长征的艰苦卓绝、红军的英勇牺牲、军民的鱼水情深,深深感染每一位走进影院的观众,无数人为之潸然泪下。

多形式创作红色作品,多样化创新传播方式,多层次发展红色旅游……湖南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宝库,拓展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渠道,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走得进。

从《故园长歌》《共产党人刘少奇》《彭德怀元帅》到《英·雄》《十八洞村》《半条棉被》等,一批红色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精彩上演;从《湖湘英烈故事丛书》《湖南红色基因文库》《红藏》到《榜样》《红色地图》《红军长征在湖南》等,一批红色读物先后出版,为观众和读者送上精彩纷呈的“红色文化大餐”。

聚焦红色故事,湖南日报、湖南广播电视台等湖南媒体纷纷推出专栏、专题和新媒体产品。仅去年以来,就集中推出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回望初心——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连线红土地》等专题专栏,踏寻革命先辈足迹,挖掘和讲述红色故事。

湖南红色文化还走出国门,助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2016年8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提质改造的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在法国蒙达尔纪市开馆。这是湖南首座在国外建设的主题纪念馆,着重展示了上个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原貌,成为中法人民深厚友谊的见证。

“毛泽东同志的事迹,让我们无比敬佩!”2018年10月,由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与俄罗斯列宁纪念馆共同举办《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展览赴俄罗斯联邦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列宁纪念馆成功展出,这是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首次在国外系统全面展出毛泽东同志生平业绩,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再添一段佳话。

国庆、中秋双节即将来临,韶山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上,红旗招展,装扮一新,迎接天南海北的游客。

依托红色资源,加快文旅融合、产业联动,湖南红色旅游“火”起来:全省高标准打造了42个A级红色旅游景区,其中有28个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6个国家4A级以上红色景区;连续16年举办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成立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深化红色旅游国际合作交流,着力打造从毛泽东家乡至列宁家乡中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

以红色旅游为载体,深厚的红色文化成为滋养游客的精神家园,也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点)接待旅游者1.4亿多人次,实现红色旅游收入1300多亿元,带动红色旅游直接就业25万人,间接就业80万人。

“水气相荡,乃生长虹”。红色基因在三湘四水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汇聚成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强大动力。

相关专题: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湖南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