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向着光亮的方向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婷 蒋睿]

向着光亮的方向

9月25日,韶山市韶山乡韶前村,村部的顶层安装有约600平方米光伏发电设备,年发电量5万多度。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行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彭婷 蒋睿

一到金秋时节,红色圣地韶山就美成了一幅画。大片大片的稻茬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河床上做梦。米粒还未出壳,香味就已飘向远方,传遍伟人故里,也飘进了韶山乡韶前村贫困户胡向前的家。

“这是个丰收年!”9月25日,望着门前金色的麦浪,胡向前笑弯了眉梢。

52岁的胡向前,人如其名,一切向前看。虽然家庭贫困,但胡向前从不抱怨,努力打工挣钱,加上扶贫好政策,2015年,他就脱贫了。

然而,今年受疫情影响,工作不好找,胡向前急得睡不着觉。“他很上进,主动找我们帮助。”韶前村党总支书记余志良最欣赏胡向前身上那股拼劲。

“你是地道的农民,把村里闲置土地给你种,怎么样?”胡向前听了连连说好。在村委会协调下,3月份,他承包村里60多亩农田,成了种粮大户。

有了这份工作,胡向前每天忙得像个陀螺。在他悉心呵护下,稻谷长势良好,今年预计产粮3万多公斤。

今年暑假,村里又牵线,送他到高校学习种植技术。学成归来的胡向前捧着红彤彤的结业证书,乐得合不拢嘴。他说,唯有努力干,才不辜负这好时代。

在稻谷丰收之际,前不久,驻村扶贫队又送来50只小鸡给他养。现在,胡向前伴着凉风入睡,听着鸡鸣醒来,生活充实又有希望。

“我还谈了个女朋友哩,明年丰收时,我要把她娶进门,和她一起唱《风吹麦浪》。”胡向前说着,显出浪漫的神色。

勤劳的胡向前,是韶前村73户贫困户的一个缩影。在脱贫路上,这里没有一个人掉队。“作为毛主席家乡人,我们常用毛主席的诗词鼓励大家,只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就一定会迎来‘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未来。”韶前村第一书记龙亚力说。

年轻小伙子何胜,也是韶前村贫困户。经济贫穷没有带来思想贫穷,18岁那年,他考入中国矿业大学。面对高额学费,还没等他开口,村里就伸出援手:多方争取助学金、发放教育奖金……这几年,何胜没为学费发过愁。

“读书很苦,累了我就到毛泽东铜像广场走走,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有时也上韶峰看看,在山顶寻找希望之光。”何胜说,村干部和扶贫队队员几次上门,既鼓励他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又许诺支持大学学费,打消他的顾虑。

“大家的鼓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未来的路。”进入大学的何胜更加努力,现已被保送在本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成了孩子们争相学习的榜样。

每个人都在奔跑,贫困户吴建平也坐不住。可是,她年过六旬,又有眼疾,一直没勇气找工作。去年,龙亚力和韶前村四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主动上门,邀她到合作社做些日常工作,每年收入约1万元。

吴建平乐开了花,她每天迎着第一缕阳光起床,哼着小曲去上班,和50多位贫困村民成为同事,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一个个村民的变化,印证着一座村庄的变迁。近年来,韶前村从思想上促脱贫,让每个人都成为奋斗者。如今,韶前村不仅整村实现脱贫,通过流转土地、盘活资产、参股企业,“家底”也渐渐殷实。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逾2万元。

在这座红太阳升起的小城市,勤劳的韶前村人正向着光亮那方,乘风破浪,逐梦前行。

■记者手记

希望之光永不灭

彭婷 蒋睿

怀着敬仰之心,记者走进了韶山。这里,曾诞生了一颗顽强的革命火种,照亮了神州大地。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征程中,韶山又上演了无数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照亮了许多人实现致富梦的希望之路。

采访中,他们表示,从贫困户到脱贫户,最要感谢的是党的好政策,村干部和扶贫队员的倾力帮助。

其实,除了这些,他们还应感谢自己。若不是踏实肯干,奋力向前,胡向前不会收获饱满的稻穗;若不是感恩社会,努力学习,何胜不会收获高等学府的青睐;若不是勤奋自强,怀揣梦想,吴建平不会收获家门口的工作。

正是这一双双勤劳的手,一颗颗不屈的心,照亮了生活。小康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奔跑者、追梦人,只要我们心怀希望,胜利之光就在前方。中国的革命事业是这样,脱贫工作也是这样。

相关专题: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