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势正劲|湖南篇】从“十里钢城”到“智造重镇”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9月23日湘潭讯 在吉利汽车繁忙的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组装一台台即将下线的高级轿车;在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人远离噪音和粉尘,正在熟练地远程操控智慧天车;在京东(湘潭)电商产业园,网红们聚在镁光灯下直播,为全国网友介绍新产品……9月22日,“中部崛起势正劲”采访团走进红色热土湘潭,探秘“伟人故里”从重工业城市到“智造之城”的转型之路。

“莲城”湘潭,湘江穿城而过。

曾经,湘潭号称“十里钢城”。1936年,湘电集团的前身“中央电工厂”在这里奠基,后被誉为中国电工产品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湘潭钢铁集团、江南机器集团、江麓机械集团相继在这里建立,湘潭成为国家重工业基地,“十里钢城”声名远扬。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内陆老工业基地开始了转型之路。从1992年成立湘潭高新区起,经过27年的快速发展,湘潭已拥有3个国家级园区和6个省级园区。

近年来,湘潭以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硕果累累。围绕“一谷三城”(智造谷、汽车城、军工城、文创城)发展定位和“1+4”(智能装备制造、汽车与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食品与医药)主导产业,湘潭市实施“四长”联动,全市建立起了13条产业链和18个产业联盟,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

湘潭吉利汽车总装车间。

目前,以湘电为龙头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以吉利汽车、舍弗勒为龙头的汽车与零部件产业集聚了7家整车制造企业和61家零部件配套企业;以华菱湘钢、湘潭电化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形成了全球产能最大的宽厚板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基地;以蓝思科技为龙头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预计到十四五末期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华菱线缆是湘潭一家为神舟系列、天宫系列、探月工程、飞机制造等前沿高端制造领域提供配套特缆的企业,从十多年前破产重组,到如今晋升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华菱线缆的变身正是湘潭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超级工程,它由华菱湘钢为其提供桥面钢材,平整度误差在2毫米以内,具有能抵御 16级台风、8级地震的超强韧性,被称为会跳舞的钢板。

湘潭先后开创了多个国内或国际第一,如中国第一台 5 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第一台 400 吨自动轮自卸车、第一台无人驾驶智能型压路机、第一台“海牛”深海钻机等。

“华龙一号”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之后,又一个完全掌握三代核电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主泵轴承——“华龙一号”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其作用相当于人的心脏,其生产工艺一直被西方国家所垄断并严格保密。

崇德科技公司数年前还是湘潭当地一家生产普通轴承的民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完全自主掌握了主泵轴承的设计技术,从此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封锁。

走进华菱湘钢炼钢车间,工人正在远程遥控智慧天车进行作业。通过5G技术与工厂结合,由华菱湘钢、湖南移动和华为公司共同打造了全国首家5G智慧工厂,让传统天车操作工人摆脱了噪音和灰尘。

华菱湘钢智慧天车远程操控室。

伴随着运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对传统经济进行升级改造,新基建、新技术的赋能,正在让湘潭这座传统工业城市重焕新机。

位于非洲西海岸的纳米比亚吕德里茨,平均风速达到11米/秒,湘电集团技术人员正在装配风机。这一群追“风”的人将架起纳米比亚第一台风力发电机。依靠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目前,湘潭市约有近80家企业与中东、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如果说“小南京”、“金湘潭”是它昔日的荣光,那么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则是湘潭今天的新名片。

湘潭江冶机电装配车间。

如果说“一江四岸十八总”奠定了湘潭古城的基本格局,那么进入新世纪,湘潭建成8条高速公路、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和三市一体化进程则拓展了湘潭的未来发展空间。

身为内陆城市的湘潭,位于“一带一部”和“长江经济带”的区位坐标上,使这里始终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近年来,阿里云、京东、华为工业互联网等项目的投资引进更让湘潭驶上了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公路”。

京东(湘潭)电商产业园,网红正在直播。

湘潭市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和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并成功获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示范市”。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3个国家级开发区、16家国家级技术平台和重点实验室、15名两院院士、13所高校、30万成熟产业工人以及17万在校大学生都为湘潭自主创新提供了不竭的智力支撑。

迎着中部崛起的阵阵号角,湘潭这片红色热土,正在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相关专题:“湘”当自觉自信自强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