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勤劳换得幸福来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福芳 龚柏威]

9月13日,安化县江南镇金田村麻溪河畔,500亩优质茶园基地成片相连。湖南日报记者 徐行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福芳 龚柏威

四面环山,麻溪河穿林而过,安化县江南镇金田村白墙红瓦的民居散落在河畔。

9月13日清晨,细雨朦胧,大山环抱的小山村渐渐醒来,公鸡打鸣声、鹅叫声、溪水声、说话声相交织,热闹而祥和。

“好香,这是哪飘来的?”一阵清香袭来,记者问驻金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鑫。

“肯定是陈申勇家榨油机开了。”胡鑫说,“这两口子,天不亮就榨油,晚上八九点还编茶篓,勤快得很。”

循着清香,记者来到陈申勇家,三层楼房,一楼大厅里摆着一台锃亮的榨油机,机器轰鸣,清亮的花生油从一侧汩汩流出。

陈申勇的老婆贺小妹热情招呼前来榨油的顾客,陈申勇正埋头摆弄机器。大厅另一端,二十几个茶篓散落一地,陈家3个女儿刚刚睡醒下楼。

满室油香,一家人其乐融融。谁能想到,这个家曾一度愁云密布。

陈申勇原是贺小妹的夫兄。那时,弟弟已婚,育有一女,陈申勇在外打工未娶,父母健在,兄弟二人也未分家,新屋刚刚落成,一家三代过得和谐幸福。

没想到风雨降临,2011年,贺小妹前夫因肝癌离世,公公也患上肺气肿、冠心病,留下一堆债务和一个小孩,一个殷实之家直线下坠,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不能让这个家散了。”陈申勇抱着这个信念回到家中,决定扛起重担。贺小妹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决定和陈申勇一起守护这个家。两人在一天天相处中,互相看对了眼,这可把陈申勇的母亲高兴坏了,想法撮合了他们。

婚后,两人再添2个女儿,日子过得紧巴巴,还欠下一堆债。

2018年,益阳市委办扶贫工作队进驻金田村。队长胡鑫了解陈申勇家情况后,积极出谋划策,帮他们申请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榨油机,一家人生活有了新奔头。陈申勇夫妻俩白天榨油,晚上编织茶篓。闲时,陈申勇还外出打点零工,艰难的日子渐渐平缓。

去年,仅榨油和编织茶篓,陈家收入超过了5万元。陈申勇被评为益阳市“十大脱贫状元”。陈申勇夫妇还在酝酿注册商标,线上线下销售家里生产的茶油、花生油、菜籽油。

“是工作队,让我们这日子过出了彩,过出了滋味。”贺小妹一脸开心地对记者说,“这些年,工作队帮我们村修路、架桥,改造水电,发展黄牛、茶叶等产业,还引进制衣车间,给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希望。”

实现人生“逆袭”,诚然有工作队的功劳,但更多的是靠自己努力。

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扶贫先扶志,力推乡风文明,倡导勤劳致富,表彰脱贫先进,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目前,全村112户贫困户已脱贫106户,其余6户也将在今年底脱贫。

村民王胜初因病致贫,在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帮助、引导下,他和家人依靠勤劳的双手,喂了10头黄牛,还养了80头猪、130只鸡,去年收入17万多元,今年有望达到20万元。他一儿一女读书也争气,在班上成绩保持在前十名。

“精气神不一样了,生活有奔头了。”王胜初对记者说。

天色渐暗,记者在返回住处的路上经过陈申勇家,见夫妻俩坐在一起编织茶篓。织完一个,夫妻俩对视一眼,又竹篾翻飞编织下一个。

■记者手记

幸福是干出来的

张福芳 龚柏威

在金田村采访,记者深刻感受到“幸福是干出来的”这句话的内涵。

当了20年村支书的陶幸福,通过扎扎实实地干,赢得了乡亲们认可,不论在原来的自然村,还是在后来4个村合并的金田村,村党支部选举第一人选总是他。他说:“村里人除了讨不到老婆不找我,其余什么事都愿意找我。”这是老百姓的信任,也是实干的结果。

已驻村扶贫6年的益阳市委办组织人事科科长、金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鑫,从刚来村里时被村民围堵,到熟悉每一位贫困村民,再到村里贫困户满意度达到100%,他也是通过实干,赢得了群众认可与信任。

贫困村民王胜初人生经历曲折,外出打工受伤昏迷3个多月,回家养猪又失败,还因感冒引发重病,欠下十几万元债。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他通过自己努力,养牛、养猪、养鸡,不仅建了新房,今年底还能把外债还完,明年计划买辆小车。

村里80后返乡创业者陈颂德,不恋繁华恋家乡,在“乡村振兴”感召下,返乡养殖20亩龙虾,种植十几亩猕猴桃、56亩水稻,还养了50头猪、100箱蜂,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但他觉得“很幸福”,如今他年收入30多万元,常感慨乡村也大有可为。

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拥有幸福生活,还得靠“干”。

相关专题: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