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新职业】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告别脏和累,他们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卜岚 田怡宁 任杏梓]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卜岚 通讯员 田怡宁 视频 任杏梓

【解码新职业】装配式建筑施工员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从事构件安装、进度控制和项目现场协调的人员。

8月24日上午9点,正值建筑施工旺季。走进绿地城际空间站的项目工地,第一印象就是整洁、人少,不见一般工地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实际上,因为采用了装配式施工方法,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只需不到十人六七天的时间,就能盖好一层楼。较传统建造方式,能快两天左右的时间。

“以前施工现场到处都是材料,粉尘与锯末子齐飞。现在好了,不仅告别了脏、累,工资还更高了!”站在放满预制板的物流车上,筑友集团的PC安装工人罗哲一脸轻松、他拿着对讲机和塔吊师傅沟通吊板事宜,不到十分钟一块叠合板就已经落在了预定好的位置。

从搬砖工人转向产业工人,工作强度减少一半

一身标准的蓝色工作服,一双白色手套,96年出生的衡阳小伙罗哲显得有些清瘦,但充满了干劲。他脸庞被滚烫的热气蒸得通红,汗水也在脖颈间打开几道油亮的纹路。

罗哲曾是一名传统建筑工人,因父亲从事传统建筑行业,2015年他也顺理成章地入了行,对传统建筑工地上的艰辛深有体会。

“一毕业,我就到了长沙一家工地,当时是负责搬砖工作,每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罗哲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以前他一天要搬2000块砖,有一次夏天因为现场有很多建筑垃圾,在搬砖过程中不小心被垃圾绊倒崴了脚,还休息了半个月。

4年前,看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罗哲就进入了这一行业。“以前到处都是噪音、尘埃,我还因此得了咽炎。”罗哲回忆,在传统建筑工地打工,经常要打游击,几个月就要换地方。为抢工期,工人们深夜加班是常事,“现在轻松了,工作强度减少一半。一天工作8小时,吊墙板一天仅需吊30-40块。如果是叠合板,因为时长缩短一半,一天需要吊80块。”

学习了新技术,工资也比传统工人高出10%

装配式技术不仅改变了罗哲的工作环境,也增强了他的专业技能。

“塔吊师傅,5挡下钩!”罗哲先跟塔吊司机确定了叠合板的具体位置,然后用对讲机指挥下勾。等塔吊落定后,他熟练地将四个挂钩勾住叠合板的吊点。对塔吊司机说:“把钢绳拉直,一档启动”,随后塔吊会根据罗哲的指挥把叠合板放到控制线以内,整个叠合板吊装工序完成。

看到三湘都市报记者对他的技术连连点赞,罗哲腼腆地说:“刚开始,我也完全不会。一开始要用电锤打洞,我还常常崴到手。经过公司三个月的专业培训,才逐渐熟悉了施工流程。学习了新技术,工资也明显比以前高出了至少10%,每月月薪达到了1万多元。”对于未来,他表示,继续钻研业务,同时在考建筑施工方面的证件,“行业前景很好,我也想为自己加码,以后就做行业内的管理层。”

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湖南名片,但行业人才缺口大

经过近几年快速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湖南建筑领域的一张新名片。

早在2014年,在各地仍普遍对装配式建筑抱观望态度时,湖南便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将装配式建筑列入“十三五”期间全省重点扶持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并相继发布了多项地方标准。

到2019年年底,湖南已有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1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6个,各类装配式建筑规模企业50多家。2019年,湖南省完成装配式建筑新建建筑面积1855.95万㎡,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6%。

“以43层超高层为例,装配式建筑比传统施工人员要少百分之四十,建筑垃圾少百分之三十左右。”筑友集团产业工人教练伍冯辉表示,行业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高校学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人才技能提升只能企业买单。而且在传统建筑工地,工人多为45-6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年轻人认为传统建筑工人辛苦被看不起,我们想通过这种新型的产业工人模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减少工人断层问题。”

记者手记

不依靠体力,让建筑方式变得更美好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的理念,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建筑行业。湖南一马当先,成为全国最早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省份之一,也正是看中了行业的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

而乘着政策的东风,装配式建筑施工员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未来。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灰头土脸”的建筑工人,而是在向“职业化、专业化”的产业工人转变。工作环境变好,收入也在增加,“后浪们”也将更年轻化,也能不仅仅依靠体力,实现个人价值。

相关专题:走近新职业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