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何人可,1958年3月生,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从教36年,获中国十佳工业设计教育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材一等奖、徐特立教育奖、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奖励,两次获得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项目第一名。
△何人可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易禹琳
岳麓山下,一座小小的四合院,设计界赫赫有名的 “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一届届懵懂的“哈利波特”们,在这里变身为国内外顶尖企业的著名设计师。
2020年6月,桃子湖畔。传说中魔法高超的校长“邓布利多”出场。笑眯眯的何人可,摇着扇子,和毕业生们拍着各种萌照。他20岁生日那天进“湖大”,求学育人42载仍是追风少年。
因为疫情,春季学期,各大高校师生被网课折磨,取消了毕业典礼。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竟运转如常,师生有条不紊上着网课,12堂慕课率先上网。线下的毕业典礼,环节一个不少,还赠送一场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展。“师傅手眼通天,我等五体投地!”学生们服了。
“没有先知知觉,国际化、数字化是我们一直在做的。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责任感。”何人可轻描淡写。16年院长,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设计大师,是他的目标。
△新通道非遗设计扶贫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D1楼暗藏玄机。穿过时常为本科生办作业展的大厅,一楼靠里墙上有“魔法秘笈”:面向国家战略的数字化与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它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年才评一次,全国仅50个。但涉及教学模式、内容、实践的创新从2009年就开始了。
别的院样转专业各种限制,这里专业不分“贵贱”,年级不分高低,班级没有“界限”,高端装备与交通工具、智能产品与交互设计、媒体艺术与社会创新三大“套餐”,各种课,你喜欢就上。学生管理难度骤增,但何人可想要培养的就是复合创新型人才,技术、文化、经济和社会创新的推动者。
“学生创造内容”?何人可振振有词: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唾手可得,学生自主获取,消化吸收,再结合社会实践,创造出新内容。学院只需要为学生提供平台。
Pinwall(图钉墙)就是学院与华为共同开发的国内首家数字化设计教学评估与资源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自带简历让学生选,学生每一次作业用英文上交。学生不敢抄袭,教师不敢不认真教,企业、家长、任何人都看得到。很多学生凭作业就被微软、阿里、小米、腾讯等名企招走了。
想了解未来设计师的视角和未来世界的模样吗?8月12日,一则2020年迪拜全球毕业设计展项目的征集活动在学院官网上发布,连年有学生作品入选。2009年起,学院和国际上知名的院校、设计机构和竞赛密切合作。四合院里的学生直通国际竞赛,接触国际设计发展新趋势。近年,97人次获得红点、iF、GMARK、IDSA设计奖。
△何人可与毕业生
另一部“魔法秘笈”,何人可藏在二楼。大厅里摆满汽车、手机、挖机模型等学生设计作品。火星基地选址探索车、火星气压差洗衣机、冰水转换充水机、地球灯……都是为未来火星生活而设计。学生们吐槽:哪是全球化?是要把我们培养成面向全宇宙的人才!
一排老年人生活用品也非常醒目,这是学生为老龄社会设计的。另一边展示的是为通道侗锦和隆回花瑶挑花设计的“非遗扶贫”作品,有些作品被隆回正在办湖南夏季乡村旅游节借走了。“脱贫攻坚设计师不能缺席”,“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坚持12年,两获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项目第一名。
“设计师要有社会责任感!”这是何人可的口头禅。在交毕业设计作品前,他还要专门给学生们上一堂《设计师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的课。深受何人可影响的2010级本科生范石钟,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设计师”,他为高楼火灾设计了《救援滑梯》,大二就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红点奖”得主,后来又为贫困地区的妇女设计了不用水也能洗衣服的洗衣机。 “虽然他是院长,但从没缺过我们一堂课。” 今年本科毕业的阎德站告诉记者。一门《工业设计史》被何人可教得千变万化,他是教材的主编,从不叫学生死记硬背。去年他给100个学生出的题是《全球100名设计师》,今年出的题是《全球100所设计院校》,每个人的作业就是一篇独一无二的设计作品和英语论文。8月23日,何人可刚在朋友圈发布几篇,就有出版社负责人打电话来,不相信这是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做的,称这对所有学设计的学生留学选校很有用。
何人可在电话这头得意地笑了。6月,他已经卸任院长,但他还会继续留校任教,用“魔法”培养更多让中国文化走向全球的设计师。
【记者手记】
少年“何师傅”
易禹琳
“这个四合院里,最老的老师就是我了!”8月21日,走进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修旧如旧的四合院子,何人可如此感叹。这个中国工业设计专业最早的诞生地,一棵桂花树亭亭如盖,见证了何人可从青葱学子到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如金岁月。
在这个院子里,学生们叫他“何师傅”,因为他提倡“干中学”,手把手地教。也有人叫他“何师父”,像父亲一样关心自己的学生,为3个病重学生一夜捐起救命钱。到底教过多少学生,何人可也没数,他在好多所名校担任过客座教授,也是世界各大设计赛事的评委。学生遍布世界各地,有一次,他去芬兰开会,学生去机场接他,没算时差,提前在机场呆了一天。
在学生眼里,何人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音乐、书法什么都能聊”,而且“心思细腻,目光如矩,还没开口就知道你要干什么”。这个“设计界最会英语的,英语界最懂设计”的玩起各种时尚电子产品,比年轻人还潮。他像一束光,总在前面引路。
“为什么选择当一辈子老师?”何人可没有回答,只说起他的父母都在贵州遵义当老师,退休金全资助了学生,去世时,学生送的花圈摆到了灵堂外面好远。
何人可舍不得岳麓山下这个四合院,学生们舍不得“何师傅”,一届届“哈利波特”带着魔法闯荡世界,都祈愿载誉归来时,“何师傅”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