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夫妇引进药膳乌鸡,带动上百贫困户脱贫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陈诗娴 唐倩 夏可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放弃大城市工作,买9只黑山羊回村创业

80后夫妇引进药膳乌鸡,带动上百贫困户脱贫

株洲攸县宁家坪镇双凡村,位于新谭组的一个偏远山坳处,有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双层红砖房,外表有些许陈旧。这里,就是曾甘华夫妇居住了近十年的地方。虽然居住的地方没有变,但周围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曾啊,来收乌鸡和鸡蛋咯。”原来,村里的贫困户都会不定期来到曾甘华家里,将自己养殖的乌鸡交给曾甘华夫妻进行回收和销售。

高山放羊难度大,改养药膳乌鸡

2012年,曾甘华和丈夫王敏主动放弃大城市里的工作,想来农村发展农业。于是,夫妻俩用所有积蓄买了9只黑山羊回到双凡村,那段时间也是夫妇俩最难熬的时候。

“那年突发羊痘,隔壁村都出现了不少。我们几乎是每天晚上都在担心羊的情况,因为一旦有一只就会传染几十几百只,那段时间几乎时刻要去羊圈里面观察羊的情况,我丈夫甚至都睡在了羊圈里。后来还好及时接种了疫苗,情况才得到了好转。”

就凭着这股劲,才一年多的时间夫妻俩的山羊就从9只慢慢发展到300多只。本该感到高兴,可夫妻俩却发现,村里的现状却并不乐观。留在村里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高山放羊难度大,不适宜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我们当然不仅希望我们自己能发展好,也更希望村里一起发展起来,村里好了我们才能更好。”

2017年,经过一番思虑,曾甘华夫妻俩重新进行了规划,最终决定饲养乌鸡。“房前屋后就可以养,非常方便,并且乌鸡的经济价值也很高。”曾甘华说,他们当时是去湖北引进的药膳乌鸡,这种乌鸡极具营养价值而且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往往一只能卖出一百多的好价钱。

为了将乌鸡养殖好,夫妻俩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专门跑到外面有经验的养殖场或是相关的公司,请教那些兽医、技术人员去学习养殖。家后山山坡上,夫妻俩建起了面积约40亩的养鸡场。

夫妻俩致力于发展绿色健康的农业,饲养的乌鸡不同于一般的乌鸡,而是全生态放养的乌鸡。“一般的饲料中大多含有化学添加剂,我们会给乌鸡吃按一定的比例调和的生态食物。”这样养出来的乌鸡的抵抗力会更高、更健康,肉质也会更加鲜美和营养。

集中给贫困户培训,教他们掌握技术

从2017年开始,夫妇俩挑选了村里有能力的贫困户们签订“送养包收”的协议,根据贫困户家中的具体情况、田地的大小免费送乌鸡给他们进行养殖。可一开始,一些贫困户在领养了免费乌鸡后,不等乌鸡长大,就在两三个月后将乌鸡私自卖掉。这样一来,不仅乌鸡长不大,卖的价格低,而且贫困户掌握不到养殖技术,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脱贫。

发现这种情况,曾甘华夫妻俩一度非常着急。他们和村里的上级沟通,对这些不遵守协议的贫困户采取“恩威并施”的方法:如果遵守协议,认真学习养殖技术饲养乌鸡,还可以领取免费的饲料,但如果不守信用,不等乌鸡长大就私自售卖,贫困户将不能享受村里其他一切扶贫优惠政策。

实行了这条办法之后,村里养乌鸡的情况得到了改观,为了让贫困户养出质量更好的乌鸡,他们通过集中的授课进行事先的培训,教他们掌握技术。向贫困户送鸡苗后,实行跟踪管理,安排专业的人员亲自上门指导。乌鸡养成之后,按照事前签订的协议全部回收,统一进行线上线下营销。通过养殖乌鸡,农户们每阶段可获得3500元至20000元的增收。

目前,除了养殖生态乌鸡,曾甘华还种植生态水稻,开展立体生态循环智慧农业,项目一共分为两期,一期为六年。现期主要以生态大米为切入点,以乌鸡、稻田鸭为依托,来开展整个村庄的山林田,致力于绿色生产、创新体验、研学休闲一体化的智慧农业综合体,并计划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

四年来,曾甘华和丈夫通过不断地探索农业发展模式,种植水稻、养殖生态乌鸡,打造一体农业园,成功带动上百贫困户脱贫,从贫困走向小康。

潇湘晨报记者 陈诗娴 实习生 唐倩 夏可岚 株洲报道

相关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