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斜阳诗画穿紫河

[来源:华声在线]

6月12日傍晚,夕阳西下,常德市民龚德益,下班后就带着心爱的八哥犬,来到穿紫河边散步。他说,以前的穿紫河臭气熏天,而今改造后的穿紫河,是他每天必去的休闲场所,“出门就是公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无比幸福!”

“这片芦苇就是一个生态滤池。”在穿紫河船码头,常德市海绵办负责人张杰说,芦苇下布满了天然滤料、松散石块、渗水管、导流管等,船码头片区的雨水、路面污水混合后,经过这片生态滤池的过滤,就可达到景观水的标准,然后排入穿紫河。

唐代朗州司马刘禹锡《采菱行》:“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取诗中“紫菱”颜色之意,穿紫河得名。

穿紫河横穿常德市中心城区,30余万居民生活在南北两岸。

近年来,常德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引进德国汉诺威水系的先进治污理念,穿紫河沿岸已改建和新建污水处理泵站6座,雨水泵站15座。

青青河边草,汩汩沅水流。夕阳下的穿紫河两岸,如诗如画。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曹娴 肖洋桂 朱玉文 李成辉 辜鹏博

相关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