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做好生涯规划,新高考选科不发愁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舒文]

高一学子即将面临选科,但部分学生对如何选择科目、适合什么专业并不了解

提前做好生涯规划,新高考选科不发愁

近日,明德雨花实验中学举行模拟招聘会。图为学生在招聘展位前面试。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舒文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舒文

明年湖南将正式启动新高考,“3+1+2”的高考新模式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也让不少学生和家长遇到了“甜蜜的烦恼”。眼下,长沙高一学子将面临新高考选科,然而,在选科问题上,不少人患上了“选择困难症”。有些学生纠结自己到底是该选喜欢的科目还是擅长的科目,有些学生甚至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更加无从谈起对专业院校的认识。导致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学校、老师和家长如何帮学生做好生涯教育?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调查 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适合专业并不了解

与传统高考只能选择文科或者理科不同,“3+1+2”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高校及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虽然选择增多了,但是对于面临选科的高一学生说,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毕竟选择的好坏将事关自己的高考录取和未来职业走向。

“我的理科科目成绩一般,文科科目相对较好,如果选择文科组合,高考分数可能会更占优势,但是未来又不太确定是否对文科专业感兴趣,以及所报考的专业是否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对于新高考选科,陈同学很是纠结。

陈同学的情况并非个案。近日,长沙某中学向近300名高一学子发放了一份有关生涯规划的电子调查问卷,问卷中设计了32道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是否了解自己的兴趣”这一问题时,58名学生表示不了解,占总人数的19.3%。在回答“是否清楚自己适合的专业”时,120名学生表示“不太清楚”,14人表示“完全不清楚”。事实上,这一迷茫带来的影响不小。曾经,有人对大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如果重新选择,你还会选现在的专业吗?结果60%的人回答“不会”。

那么,导致这些学生新高考选科困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田双喜分析认为,新高考改革的重要逻辑是赋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力,而现实中,许多学生从小到大缺乏对选择能力的锻炼,尤其是在升学压力的传导下,个人和家庭通常只盯着分数的得与失,普遍缺乏对于人生的战略思考,即应该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由于基础的生涯教育缺位,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生涯决策能力不足,学生进入高一面临12种选科方式时,难免无所适从。况且选科又与后期的大学专业选择和就业关联,加之赋分博弈的功利心,也就难免出现选择困难症。”

探索 行业调研+模拟招聘,让学生探索和认知自我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前不久,明德雨花实验中学开展了“调研十个行业”和模拟招聘会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主动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行业与职业。

对于这样一个深入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机会,明德雨花实验中学K1905班的李同学和小伙伴们自然不会浪费。他们将调研目标锁定在长沙地铁建设上,并将课堂搬到了地铁6号线中段工地上。地铁建设工作环境如何?建成一条地铁要经过哪些流程?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专业和素养有哪些要求……一堂课下来,李同学对地铁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告诉记者,让他收获最大的是大家在座谈会上面对面的交流。

“一位大哥哥的故事给了我启发。他以前的理科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后来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一所较好的大学,并且从事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工作也干得很出色。”李同学说,他一直喜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现在,他下定决心选择自己感兴趣但并不太擅长的科目,因为他坚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实现梦想。

除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明德雨花实验中学还举行了“遇见自己 规划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模拟招聘会,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代表他们所在单位来学校“招聘”,学生则带着自制的个人简历前来应聘。此次模拟招聘会上共有10家“用人单位”,覆盖教育、医疗、志愿服务、交通、法律、媒体、电子信息等9大行业。

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模拟招聘展位前,挤满了前来应聘的学生。在排了近半个小时的队后,K1901班的蔡同学终于等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职业面试机会。“与其他同学相比,你觉得自己的竞争力在哪?”“应聘成功后,你将如何开展工作?”……面试官抛出来的一个个问题,让蔡同学如同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应聘。面试结束后,他直言自己离理想的工作岗位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明德雨花实验中学校长罗镇说,真正的教育不是育分而是育人。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问题时,学校提出了“三教融合 三力并育”的办学理念,即通过自我教育、示范教育、体验式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力、健康力和社交力,为社会培养有理想信念、道德情趣、家国情怀、良好阅读习惯及社会认知与实践能力的阳光青年。

声音 帮学生做好生涯教育需学校、家长、社会形成合力

在田双喜看来,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正确实施生涯教育,将有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自我,培养其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那么,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帮学生做好生涯教育呢?

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汪明曾在中国生涯教育2019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上表示,基础教育、高中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教育不只确定某一个职业目标,不能窄化为做一个选择、确定一个方向,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人生长远发展的要求和变化。生涯教育重点不在于帮助学生找一个适合的职业,而是让学生在寻找梦想并且为之奋斗的过程中激起生命的动力,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在奋斗的同时去探索自我,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高考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生涯教育绝不仅仅只有应景的工具性价值,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贯穿整个学校教育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道德及心理等各方面教育的综合,它事关学生的全人发展,更关乎‘过一种怎样的人生’的战略思考。”田双喜表示,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学校需要担负起生涯教育的主体责任,一是明确生涯教育的内涵及地位,树立“大生涯”概念,结合学校实际,做好顶层设计;二是秉承新的范式,站在协同育人高度,明晰学校生涯教育具体目标体系;三是重视课程化建设,挖掘整合资源,探索全面落实生涯教育的现实路径;四是建设指导团队,树立全员导师理念,提升生涯教育师资专业水平。

湖南师大附中生涯发展指导中心主任袁春龙则建议家长,首先要让高中阶段的孩子进一步自我探索。家长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可将从孩子身上发现的能力、兴趣、潜能等信息反馈给孩子,让他们掌握更完整的信息,以便于决策。其次,在有限的资源里面,家长可尽量给孩子提供或创造了解外部世界、专业门类、职业世界的平台、机会和时间。此外,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生涯是不断在变化的现状,鼓励孩子多尝试和体验,不断迭代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只有积累更多不同的经验后,决策才可能更加合理和科学。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