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孙敏坚 苏莉 何金燕 刘燕娟 陈昂昂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湖南的“小康答卷”书写得怎么样?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高不高?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湖南日报记者采访了10位在湘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从他们的视角感受湖南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与成就。
肖又香代表
红皮小籽花生“种下”小康梦
讲述人:全国人大代表,益阳市安化县乐安镇青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肖又香
青峰村由3个村合并而成,2008年以前,是全县有名的“落后村”。2017年,我们村成功实现脱贫摘帽。现在全村人正干劲十足奔小康。
村里有一户姓黄的人家,原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尿毒症,儿子快30岁了还没找到对象。后来通过各级帮扶,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比如尿毒症透析治疗,政府出台针对贫困户的医疗补助措施,个人负担大大减轻。老黄觉得日子有了希望,干劲也足了。养牛、养马,种植花生、玉竹……不仅成功脱贫,儿子也找到了对象,准备今年结婚。
老黄一家能够脱贫,红皮小籽花生立了大功。这种花生是我们当地特产,香、脆、甜,价格是普通花生的两倍。2016年,在我的推动下,家庭农场落户青峰村,与75户贫困户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现在,红皮小籽花生种植已经推广到全镇10个村,产品也在市场上大受欢迎,销往北京、广东、福建等12个省市,带动近3万人增收。
杨莉代表
靠土地致富的路子越走越稳
讲述人: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伯潭村村委会主任 杨莉
这次我进京的行囊里,多了几个新产品:村里栀子深加工基地生产的迷迭香精油和纯露。给朋友们试用,大家都说好。靠土地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这条路我们越走越稳。
黄栀子和迷迭香是我们的“摇钱树”。2014年底,我在试栽种的1000亩黄栀子获得成功后,将满树金黄的栀子推广给乡亲们。当时,乡亲们还担心赔钱,不敢种。为打消顾虑,我提出“六统一”政策:统一社员培训、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生资供应、统一测土配方、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收购产品。如今,岳阳及周边地区种植黄栀子面积超过6000亩,每亩每年可盈利近3000元。
种栀子让乡亲们摘了“穷帽子”,我又在2018年定下“让乡亲们每亩年收入1000美金”的“小目标”。于是,我依旧当起了“小白鼠”。一年试种下来,迷迭香的成活率最高。按照原来的“老规矩”,我对迷迭香实行种苗、种植、销售“一条龙”全包,乡亲们有了“定心丸”,又放心地跟着我干起来。现在,“小目标”实现了:乡亲们每亩年收入超过8000元,腰包越来越鼓了。
姚劲波代表
“互联网+”让更多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讲述人: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 姚劲波
我是从益阳走出来的创业者,58同城在湖南总投资额近30亿元,直接和带动就业人数达2万人以上。
全面小康离不开充分就业。这些年,58同城利用互联网手段,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深入乡村,搭建58同镇平台,帮助广大农民在农村实现就业创业,还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手段为残疾人精准提供就业岗位。
湖南株洲的刘涛,曾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通过58同城残疾人招聘专区,他成功应聘为电话客服人员。患有眼疾的长沙年轻人李生,通过58平台找到了市场推广专员的工作。从最初的紧张害羞到如今“越来越上手”,公司领导对他很满意。
今年疫情期间,58同城在湖南启动网上公益招聘月活动,为1930多家企业搭建招聘和人才就业平台,还迅速推出线上微聊、视频面试等产品,助力复工复产。通过互联网手段帮助更多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我们还会继续努力。
欧阳赏莲代表
现代农民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讲述人: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王一集团香江百货有限责任公司生鲜配送中心经理 欧阳赏莲
我有一个80后的表弟叫小明,他的父母身体不好,家境困窘,全靠他一个人打零工,才能勉强养家糊口。
前些年,他通过流转土地,种了20多亩稻谷、200多亩油茶。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农业机械化的“加持”,如今表弟一年能挣个10多万元。
原来的土砖房,现在成了3层楼高的红砖房,还装上了城里的冲水式厕所。只要我们回乡,表弟就会开着他新买的小轿车全程接送。车子飞驰在宽广整洁的村路上,表弟总会哼唱起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声中满满都是幸福感。
表弟的故事,是我们衡阳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衡阳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农村。村里过去荒凉的山头,如今到处种满了油茶树,年轻的面孔绽放在山林间,是真正“希望的田野”。
王怀军代表
山里娃享受到优质教育
讲述人:全国人大代表,常德市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学校校长 王怀军
还记得我刚当老师那会儿,学校只有一间土砖房,3个年级的孩子都挤在一间教室里。全校也就我一个老师,我包揽所有课程,轮流给3个年级上课。2008年,我调到雁池乡苏市学校,条件依旧艰苦:教室门窗漏风,桌椅残破不齐,校舍没厕所,老师不想来,孩子留不住,辍学率挺高。
后来,我们盼到了国家的好政策。国家大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山区的教育投入,改善贫困山区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实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此外,政府对贫困山区教师给予补贴,并在晋级、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让我们这些乡村教师能在山区安心从教。
现在,我们学校有20位教职员工,学生宿舍新修了厕所,新建了职工宿舍和食堂,还多了一个操场。今年疫情期间,县电信部门给每名学生家里都接通了网线,几百个学生也能“停课不停学”。看到山里娃也能享受到城里的优质教育,我这些年的坚守,值了!
彭祁代表
群众成为文艺舞台的“主角”
讲述人:全国人大代表,娄底市艺术馆戏剧专干 彭祁
临来长沙集中的前些天里,我一直忙着为曲艺班的群众学员们准备新节目。眼看着身边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大家的“表演细胞”都蠢蠢欲动,催着我在复课后赶快教她们几首新曲目。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群众对文化艺术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期盼文化小康已成为他们的一大心愿。这些年,娄底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文化支教等文化惠民活动,我总是冲在第一线。
借着艺术馆免费开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契机,我先后开办了合唱培训、戏曲培训班、古典声韵培训班。后来,市里组织建立了乡村文艺宣传队,发动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我又走村串户,当起了“编导老师”。
我们在节目编排上重在发掘群众身上的艺术喜感,节目融合了方言、习俗等大家熟悉的内容,群众参与的热情也更高了。一次演出完,一位参演的农民大姐找到我说:“你的节目把我从麻将桌上拉了下来,谢谢你,我以后还要继续演。”
袁爱平委员
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小康路
讲述人: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袁爱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的小康,也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小康。
2018年,湖南某集团公司在法院一审败诉后提请上诉。当事人找到我们时,离二审开庭只有一周的时间,他心里很急,首先就问是否要找关系。我们说服了他,要相信法院会秉公办案,通过正常程序也能获得公正的裁决。
最后,我们通过分析案情,重新组织了答辩。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驳回了原审判决,改变了诉讼结果。
以前,大家碰到法律难题,总想着“跑关系”。如今我深切感到,随着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更加强调以审判为中心,并实施法官终身负责制,法院办案都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敢草率断案,更不敢枉法裁判。老百姓们也越来越信服法律,从司法案件中越来越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张国刚委员
精准医疗守好群众“健康门”
讲述人: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 张国刚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奔向全面小康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去年5月,湘雅三医院结对帮扶的一名贫困户周某得了尿肾结石、尿毒症。他是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长山村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5口人,两个孩子在外打工。得知他的情况后,我们立即将他接到湘雅三医院及时救治,在救助政策上予以支持,并为其募捐、减免费用。
之后,周某转回江华县人民医院定期血透,我们又安排在该院对口支援的医疗专家为他的治疗进行指导,对他实行精准帮扶,避免其脱贫后因病返贫。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些年,湘雅三医院对口帮扶江华县、江永县、涟源市等地医疗卫生事业,当地医疗水平得到提高,极大方便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同时,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和学科建设,构建起预防、治疗、康复的闭环,守护好群众的“健康门”。
石红委员
圆了“通路梦” 走上致富路
讲述人:全国政协委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 石红
要致富,先修路。可以说,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是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重要一步。
花垣县双龙镇张刀村是我联系的27个村之一,地处偏远。去年初我到村里时,村民们告诉我,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路能通村入组。之前有户村民的儿子结婚,因进户路没有修好,女方的大量嫁妆只能拉到村口,结果被女方娘家嫌弃。
去年以来,县里的交通部门和县司法局驻村工作队加大该村公路“寨寨通、户户通”建设力度,我也出了一把力。去年10月,我再去张刀村的时候,一条4米多宽的公路已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不仅通村的公路拓宽了,而且每个组都通了路。
路的问题解决了,村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也更足了。张刀村现在大力发展特色村寨旅游和迷迭香种植产业,村民收入稳步提高。大家都说,“是共产党的政策好,让我们不仅圆了‘通路梦’,还走上了致富路!”
潘碧灵委员
从养鱼到“种草”
讲述人: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保厅副厅长 潘碧灵
全面小康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前些年,益阳大通湖由于过度投肥投饵、过度捕捞和水生生物破坏等原因,水质越变越差。2016年以来,益阳市及大通湖区请来了武汉大学生态修复专家团队,综合采取多种整治措施,有效改善了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4月,我再次来到大通湖,只见碧波荡漾,以往湖水散发的腥臭味也没有了,水质明显改善。
当地群众告诉我,为改善和保护水质,大通湖和周边的精养鱼塘全部实行退养。但为解决退养后的农民生计问题,政府请了专家统一教他们在鱼塘里种植苦草等既能净化水质、又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像插秧一样将水草种进池塘,随后向池塘引水,待水草长成便可收割,卖给外地。”
我了解了一下,以前养鱼一亩池塘平均收入大概2500元左右,但种植水草,一亩收入能达到15000元。一位农民发自肺腑地跟我说,他现在真正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本版代表照片均由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罗新国摄,委员照片均由省政协服务全国两会工作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