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产业复苏记:唤得春风吹柳绿
唤得春风吹柳绿
——湘潭市产业复苏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荣 曾佰龙
位于湘潭国家高新区的湘电风能,车间内4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正在装车,准备发往浙江省浙能嘉兴1号海上风电场,今年该公司订单已达到50亿元……4月中旬,记者走进湘潭市多个企业和园区,探访产业复苏与发展的“密码”。该市通过金融先行,链式发展,企业扶培,实体经济正与春天同勃发。
金融先行,源源“活水”解企业之“渴”
百“歇”待“复”,金融先行。
在抗击疫情最吃劲的时刻,建行“雪中送炭”,7亿元打进了步步高集团的账户,帮助其复工复产。“这笔贷款创下全国AA民营企业疫情防控债单次发行最高金额。”建行湘潭分行行长周栋兵说,目前,建行累计向湘潭新增贷款34.2亿元,全部投向了企业。建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在湘潭考察企业和项目后说:“我们对湘潭企业、项目提出的信贷需求照单全收。”
“金融活水”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受疫情影响,湘电风能的货款回流变得紧张,需要补充流动资金,邮储银行湘潭市分行定制授信方案,快速完成业务受理,向企业放款1.8亿元。“拿到这笔贷款后,企业就可以专心搞生产。今年我们要生产217套风电机组,运往6个省的12个风场,在‘抢装潮’结束前大干一场。”湘电风能总经理谭文理说。
当地政府搭台、担保,“金融活水”注入大中型企业的同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也“雨露均沾”。人民银行湘潭市中心支行副行长王一凡说:“如华融湘江银行向湖南康宁达发放我省首笔‘战疫芙蓉人才贷’信用贷款300万元;中国银行湘潭分行向华绿农业发放信用贷款200万元,支持企业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养殖……金融‘暖春行动’开展以来,支持了722家中小微企业。”
投资拉动,搞活一池“春水”。湘潭市经济研究和金融办主任刘科说:“根据最新统计,湘潭市28家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达7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48亿元。而且,这一数据每天都在刷新,‘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流向实体经济。”
链式复苏,13条产业链初显生机
春风吹拂,结伴复苏,产业链上出活力,添动力。
位于湘潭经开区的湘潭地通焊接生产线上,发那科焊接机器人“复工”忙,火花飞溅中,产品数秒下线。地通集团董事长余德友介绍,企业来湘潭12年,平均4年建1个分厂,计划今年将位于台州的公司总部搬到湘潭来,筹划上市。“上游有华菱涟钢,60公里车程,原材料可直达厂区。下游有吉利汽车以及上千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每年订单稳定在3亿元以上,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的底气。”余德友说。
有企业抱着“产业链”发展,有企业抱着“龙头”企业发展。“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有一批产品需要运往鄂钢,最终花费了平常10倍的运输费用,才将产品顺利送达目的地。”湘钢瑞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抱着华菱湘钢这棵“大树”,企业将疫情影响降到了最低。记者走访湘潭多家钢材深加工产业链上的企业,他们的普遍共识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应对,构建更加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形成企业抗击风险的“命运共同体”,是产业链迅速复苏的“法宝”。
湘潭市目前形成13条工业新兴产业链,每条产业链都有“龙头”企业带动。疫情来袭时,有完备的产业体系,供应链不掉链子,产业才能复苏快。日前,《人民日报》以“龙头带动,行业跟进,激活产业‘链’式反应”为题,对湘潭产业的“链”式复苏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补八扶,“奋战100天,力争‘双过半’”
“哒哒哒……”口罩机发出短暂而急促的声响,湖南天士力民生药业有限公司9条口罩生产线,正在加紧生产,日产能6万只口罩(含儿童口罩)。口罩的生产需要生产设备、生产原材料和熟练工人……当地部门形成合力,向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争取支持,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口罩机、熔喷布、许可证办理和用工等问题,用最快速度使企业达产增效。当地口罩企业一个月增加到7家,日产能80万只。帮助口罩企业迅速恢复产能,是湘潭市推动企业帮扶的一个缩影。
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湘潭展开“奋战100天,力争‘双过半’”攻坚战。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说:“我们要力争做到‘四补’,即灾害损失灾后补,三产损失二产补,存量损失增量补,总量损失质量补。”
目前,湘潭市又创新推出“八扶八培”工作法,即扶中小微培“独角兽”、扶链条培‘龙头’、扶产能培规模、扶品牌培市场、扶技改培‘硬核’、扶创新培人才、扶业态培产业、扶环境培机制。湘潭市工信局副局长徐德英说:“‘八扶八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标准更高,目标更强。”
春日梧桐凤早栖。强帮扶,优服务,营造“温柔以待”的营商环境,好项目纷至沓来。3月份,湘潭经开区2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湘潭高新区18个重点项目开工;湘潭天易经开区9个项目开工……一个月内,该市100多个重点项目全部破土动工,形成你追我赶态势,提前打响“奋战100天,力争‘双过半’”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