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敏在病房工作。 通讯员摄
付敏(左二)在给同事讲解工作注意事项。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余蓉
3月7日,是付敏难得的休息日。凌晨1点多才下班,早上7点多她又准时起床,查看驻地的消毒消杀工作,微信群了解组员的身体情况,整理上传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
2月8日响应号召支援湖北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至今,付敏已坚守一个月。无论是在病房还是在驻地,付敏都干劲满满地冲锋在前。既是随叫随到的“付老师”,也是细心暖心的“付姐姐”。
3月5日,付敏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上班第一天,就收治了30多名患者
2月7日,元宵节前夕。正月初二以来一直上班的付敏,这一天终于能轮休一天,却接到了出征武汉的电话。
家人虽有担心有不舍,但都选择了支持。7岁的孩子含着眼泪对她说:“妈妈,我把我最爱的枪和奥特曼给你,你去打败病毒,保护好自己。我等你回来。”这一刻,感动和欣慰在付敏心里蔓延。
这是一场硬仗。2月8日晚,付敏与战友们赶到武汉,第二天就接到了收治患者的命令。
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机。作为第一纵队的护理组组长,付敏在白天开会培训结束后,就赶到了武汉同济医院打前站。“等我们晚上12点来到病房,看见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湘雅二医院护师陈莉说,她还不知道付敏已经在病房忙了四五个钟头。
“你好,我们是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支援队伍。我们是来帮助你的,请你放心。”病房门打开,付敏暖心的安慰,在寒冷繁忙的冬夜,让患者通红的眼睛湿润起来。
“开门的刹那,我只看见黑压压有很多等着的患者。当时,只想着要尽可能快一点,再快一点……”付敏回忆说,患者那一声声“感谢”,成了她“拼命”的动力。
短短7个小时,付敏和她的团队,就收治了30多名患者!其他组来接班时,大家都疲惫得甚至脱不下防护服。回到驻地,已是上午9点多了。队员们赶紧上床休息,付敏却还在微信群把收治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一一整理上传,帮助其他组更好地开展工作。
此时此刻,付敏已连续工作24个小时以上。
在病房,她像一个不停转的陀螺
“付老师,有个患者的针打了好几次没打进去。”有护士匆匆跑过来。
付敏二话没说赶过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手上有两层手套,患者的血管又很不好找,平常的打针变得极有难度。付敏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一针下去就扎到了血管。
“付老师,那位60多岁的奶奶又嚷嚷着要出院。”有护士小声告诉付敏。
付敏笑眯眯地走进了那位奶奶的病房。“奶奶,我来看看你。你今天好多了呀,再过几天你就能彻底好了。到时候,你回家开开心心的,也不用担心再传染给家里的儿子孙子,你看多好。”一番恳切的交谈,让这位奶奶眉目舒展开来。
有一对七八十岁的夫妻,先后入院治疗,病情有些反复。付敏想方设法把他们调到同一个病室,让他们互相鼓劲。眼看着,夫妻的病情渐渐有了起色。
每次付敏进病房,都像一个不停转的陀螺。看看患者有哪些需要,询问吃饱了吗喝水了吗,多聊几句家长里短,拍拍肩膀握握手。“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细心暖心,为队员们营造一个“家”
危重患者多,护理工作复杂。不到一周时间,付敏就整理出了《危重患者护理流程》。“这个流程太好用了,我们一接班就知道要做哪些事,不用再一个个去问了。”小伙伴们都说。
医院换衣间过于狭小,队员没有脱换工作鞋的地方。付敏立即招募心灵手巧的志愿者,利用废弃的纸箱,在两天的时间里,打造出一排漂亮的“鞋柜”。
驻地没有专业的消杀流程,付敏就自己查资料,咨询专业人士,两天时间制定出驻地清洁消毒流程、划分出医务通道与清洁通道、公共洗浴房间的清洁维护等,为队员们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家”。
医疗队后勤只有一位主管人员。每每到物资清点发放之际,付敏又是第一个站出来。“每次我去装卸物资,总能看到付老师守候在旁边登记清点。”湘雅二医院护师赵志东说。
2月20日是队员贺娜的生日。付敏提前一天用心策划,为她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没有蛋糕,她联系酒店工作人员亲手来制作;没有家人陪伴,她联系亲人、友人为她送上视频祝福;没有鲜花、音乐,大家为她唱响生日歌。“我们不仅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也是互相依靠的家人。这让我们的工作充满了动力。”贺娜感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