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传递爱与希望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唐杜薇]

作者:唐杜薇

2月14日,在西方国家,是一个传递爱的日子。此时,我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区隔离病房,给新冠病毒感染者传递希望。

投入疫情防控最前线已近一周,病房的情况基本心中有数,危重患者多,需要无创呼吸机呼吸支持的病人不少。我们组的向飞是内科ICU出身,又是呼吸治疗师,卢新兵是重症医学科出身,我虽然是肾内科护士,但之前在心胸外科ICU和呼吸科轮科学习过,而且肾内科患者普遍病情都比较重,平时经常面对危急重症。我们商量后,由他们俩负责重症患者呼吸支持这一部分工作,我和其他两位护士负责症状稍微轻一些的患者。

同时,为了让我们尽快熟悉办公流程和医嘱处理系统,每一班、每一组都有一位同济医院老师一起搭班。她们非常辛苦,眼神中透露的疲惫让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想多承担一些,让她们可以休息一下。

但今天的班,一开始就不太顺利……我的护目镜起雾了!眼睛的可视距离基本只在一米内,我有点担心这个班是否能顺利进行,赶紧请教同济的老师,我的口罩没有漏气,这是咋回事呢?同济的老师笑着说:”你戴的这种护目镜确实容易起雾,等一会儿形成水珠滑落下来就会好一点了“。既然不是防护不当的问题,我就放心了,看不清没关系,我可以听,核对医嘱凑近一点也是可以看清楚的。

当我们给病人测餐后血糖时,发现好几个病人餐后血糖都很高,请示医生后需要给他们做降糖处理。然而,病人情绪激动,觉得自己没有糖尿病,十分抗拒打针。其实很多病人出现血糖波动是由于使用了部分药物的正常反应,但是他们不理解,尽管我们耐心安抚、细心解释,然而最终还是没能成功执行医嘱。此时的我,没有觉得病人难以沟通,更多的是同情和心疼。

深入疫区,才会才深刻明白何谓”形式严峻“。这次疫情传染性之强,使大众特别是受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遭受较强的心理应激。研究显示,应急事件发生后容易出现急性心理应激障碍。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对疫情期间住院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给予适当的关怀与倾听,我想,这将是我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其实,新冠病人对于过来支援的医疗人员多数时候很感恩、很配合。下午我过去给其中一位病人打针治疗,每操作完一次,他就说一声“谢谢,麻烦你们了。”其实他连呼吸都很难受。我连忙劝他少说话,多休息。我的心情很沉重,心里默默地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疫情不散,我们不退。”

临下班一小时,听说要收新病人,我们赶紧准备,却没料到五个病人同时到了病房,有点措手不及。大家赶紧合作,协助调节床位,帮忙上氧气,让重病人早点过床休息。我们心里都清楚,送到病区的病人情况都不容乐观,有些甚至需要马上用呼吸机。忙活一阵,大家都一身大汗,所幸,病人都安顿好了。

今日就到此停笔吧。上班很忙,但也逐渐把工作的流程梳理清晰。多么希望能早日恢复正常,不用穿防护服,不用戴n95口罩,甚至可以脱下口罩和病人聊聊天,听武汉人民给我讲讲荆楚大地的历史和文化。相信这一天也不远了。

唐杜薇

2月15日晚于武汉

相关专题:武汉前线日记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