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第一线(36)】乡村医生:坚守在“最后一公里”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昆励 林畅 林兰熏 周维]

华声在线2月3日讯(记者 李昆励 通讯员 林畅 林兰熏 周维)近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日趋严峻,大家都倡导“多居家、少出门”。但在长沙县,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每日走家串户,冲锋在战“疫”最前线。他们的名字叫“村医”。

疫情当前,他们需要负责村(社区)重点人员的排查和健康监测,及时填报排查和监测数据……这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村医们,用坚定的脚步与信念,为遏制疫情蔓延奉献着光和热,为乡亲们拉起一道健康防线。

长龙街道村医

“非典”后再战疫情一线

17年前,还是小伙子的肖亮跟着父亲肖庆成一起抗击“非典”,如今,作为长沙县长龙街道茶塘村的村医,肖亮又战斗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前线。

肖亮今年40岁,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亲历者。当年,他跟随父亲肖庆成走家串户,投入到3个村、3所小学、5个红砖厂共计6千余人的“非典”防御之中,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安抚焦虑的村民,为村民们配置和发放防治药品等。如今,他子承父业,负责茶塘村、龙湘社区所有监测人员的入户体温监测,防疫知识宣传工作,依旧冲锋在最前线。

“我是农历二十九收到通知待命,从大年三十开始入户监测。”肖亮说,根据街道、村组摸排的情况,最初有30余人需要每日监测体温,现在已有不少人员隔离期满、解除监测。“看着人数越来越少,没有确诊病例,我也安心不少。”

每天,肖亮会自己开着车,备上体温枪、手套、棉签、消毒液等防护物资,上午9:00、 下午3: 00两次上门为监测对象监测体温,问询身体状况。因为路途曲折,每一次监测都需要2小时。

“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我是村里唯一的村医, 必须坚守在一线。”肖亮说,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村医,听闻疫情爆发,奈何腿脚不适,年龄也大了,只得反复叮嘱自己注意防护,细心监测,并做好群众安抚工作,将他的经验语重心长地交代。“父亲也是党员, 在入党、从医的道路上给了我指引,危难时刻,就是要有奉献精神。”

北山镇村医

翻山越岭两小时为村民监测体温

每天骑摩托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奔波4个多小时,为村里的重点人群监测体温,是长沙县北山镇明月山村村医邬拉的日常。

明月山村位于长沙县西北端,是省定贫困村,村域面积大,村民多外出务工谋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来袭,村医邬拉即刻投入到疫情防控战斗,每天为数十户武汉归长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虽然总户数不算特别多,但由于居住分散,而每天中午十二点之前必须完成所有重点人员的体温监测,邬拉每天需要很早就出发。


家住明月大山深处估家山的一户村民, 其外孙年前从湖北崇阳回来过年。由于没有车道,只有简易小路,骑摩托车也需要减速慢行,邬拉需要花上70多分钟才能到达,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看着邬医生来回奔波辛苦,而山路上又有危险,该村民曾向邬拉表示,可以在家自己量体温,每天打电话报告给她。但邬拉说:“你们一 家单家独户,周边没有邻居,万一身体不适不能及时得到救治怎么办?我们的坚守,不仅仅要保护其他村民,同时也要保护所有从武汉归来村民的健康。”

路口镇村医

95后坚守防疫第一线

2月2日天刚泛亮,长沙县路口镇卫生院的95后乡村医生冯日便如往常一样换上白大褂,肩背医药箱和消毒箱,骑上电动车,冒雨匆匆赶往湖北返乡人员彭某家中测量体温。

彭某家离卫生院大约15公里的路程,弯弯曲曲的村庄小道,寒风凛冽。“体温测量正常,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一点也不能麻痹松懈,尽量不要出去。”她一边测量体温,一边仔细交代在家隔离注意事项,安抚他们的情绪,叮嘱他们一定不要外出。

冯日是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路口镇的乡村医生,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冯日就开始走村入户,向村民宣传防控知识,每天坚持为11户湖北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她笑着说:“我最年轻,体质也好,关键时刻我不上谁上呢?当然要冲在最前线。”

在路口镇有许多和冯日一样的乡村医生,奋战在基层一线抗“疫”,他们无惧疫情,敲响一户户返乡人员的家门。

乡村医生阮兰自大年三十起就一直奋战在第一线,没有回家睡过一个晚上。“李某1月19日从湖北武汉回村里,今天上午体温36. 3,下午体温36. 5,无异常情况.....”她对监测户的情况了如指掌。

路口镇卫生院负责人张涛介绍,路口镇有9位村医奋战在一线,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守护全镇百姓的健康平安,有效发挥了农村医疗卫生防疫战线的第一道“堡垒”作用,也坚定了村民战胜疫情的信心。

相关专题:战“疫”第一线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