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微:带着婆婆孩子扶贫
王德微:带着婆婆孩子扶贫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彭业忠 通讯员 向晓玲
11月1日,迎着深秋的暖阳,记者慕名来到泸溪县浦市镇长坪村,采访前不久获评全省“最美扶贫人”的王德微。王德微带着孩子、婆婆一起扶贫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每天早早出门,晚上回家
在离村部不远的公路上,王德微正在跟打扫卫生的阿姨交谈。
个子高高的王德微,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在村里奔波一天,临近中午,王德微回到村里的住处。婆婆正在炒菜,2岁半的儿子飞奔而来抱往王德微。环看小小的住处,布置得很温馨。房间的一个小角,是孩子的游乐区。从妈妈手臂上下来,孩子回到游乐区,开心游玩,欢笑声充满整个屋子。
手机响起,王德微接完电话便又往村部赶去。
早早出门,晚上回家,中间抽时间回来看看孩子。王德微每天都是这么忙,孩子和婆婆都已习以为常。
带着婆婆孩子,驻村扶贫
2007年,泸溪县实施人才引进工程,把王德微从白山黑水的吉林,引进到武陵山下的泸溪县广播电视台,任新闻主播。
2018年初,泸溪县出台“新政”,引导年轻干部下村扶贫锻炼。当时,王德微心中很纠结:父母不在身边,丈夫远在宁乡,11个月大的儿子正在怀里嗷嗷待哺。去还是不去?
与在扶贫一线的丈夫一通电话后,王德微不再纠结,主动请缨赴扶贫攻坚第一线。
初入村,岗位大转变,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王德微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村情,与干群共同谋划脱贫致富大计,不到半月时间就走遍全村家家户户。
在深入村寨的同时,王德微心里也是满满牵挂。“孩子在异地,一心挂两头,不方便我聚精会神搞好扶贫工作。”思来想去, 王德微毅然决定带着婆婆、孩子一起驻村。少了牵挂的王德微,集中精力甩开膀子,战斗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
刚开始,王德微很难听懂泸溪话。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王德微每天找村民聊天,一段时间过去,她便能自如地和村民顺畅交流。
每天白天,王德微集中精力走访,深夜回到村宿舍,看着婆婆带着儿子安详入睡。满心愧疚的她,替孩子和婆婆盖好被子,继续整理走访内容。
吃得苦霸得蛮,是真扶贫
长坪村第一书记杨建军介绍:“德微虽然是女同志,但她既有东北人的刚毅,也有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村民们都服她。”
今年69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郑东儿,一家3口,丈夫患有肺结核,儿子长年在外打工,而且还未成家。王德微平时有空便去看看郑阿姨老两口,帮着打扫卫生,生火做饭,拉拉家常,鼓励她自主脱贫。在王德微的帮助下,郑东儿被安排到村里做保洁员,家里有了稳定收入。
村民王建好、王治家、王伟曾在南京务工,3人有了一定积蓄和见识。王德微多次邀请,动员他们回乡创业。在王德微的建议下,3人合伙投资50万元流转120亩土地,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去年产值达110万元,还带领20多名贫困村民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今年54岁的王尚铁,手脚不灵便,想发展产业却没有资金。王德微知道后,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小额贷款发展养鸡产业,养鸡500余只,年收入5万余元。今年夏天,王尚铁家里还来了“女主人”,一举实现脱贫又“脱单”。
“德微心细能干,是真扶贫,扶真贫,为村民办了数不清的实事。”村支书邓九妹说。去年,长坪村椪柑一度滞销,熟悉互联网的王德微及时出手,在网上发出求助信,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下单购买,滞销难题迎刃而解,果农交口称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省州县的帮扶下,长坪村扶贫效果明显,170户贫困户61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1.2%下降到2018年底的1.3%,评为全省扶贫先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