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大业看湖南】长沙县果园镇:艺术小镇 好戏连台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曼斯]

艺术小镇 好戏连台

——长沙县果园镇见闻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李曼斯

10月20日,记者告别城市,探访国歌词作者、戏剧家田汉的家乡——长沙县果园镇。

青山在远方逶迤,眼前,稻田与青草沿着小径,在一马平川的大地铺叠出层层色彩。

与稻香告别,再往前寻访,清灰砖瓦嵌入画卷,咿呀唱腔婉转回荡,田园与人文就此相逢。一身文化味儿的果园,如今身着田汉艺术小镇的头面,演绎着一场精彩好戏。

踏歌寻故梦

生于果园,幼时田汉枕戏而眠。

每逢民俗节令,或是庙宇庆典,孩童时期的田汉常随着大人,赶上十里路程去庙台看戏。田汉的“戏剧魂”,在这里燃起火种。

10月20日,田汉文化园内,一出好戏正在上演。

随着三声悦耳钟声敲响,帷幕拉开,身着一袭长袍的田汉缓步而出,观众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上世纪初叶那个贫弱动荡的年代。

剧里,初出茅庐的田汉,面对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未曾停下斗争的脚步。剧外,观众的思绪随着故事的展开跌宕起伏。当国歌响起,一腔热血被激荡至沸腾;当一曲终了,剧场被掌声与欢呼点燃!

92岁的陈老先生热泪纵横,他颤抖着找到舞台剧《田汉眼中的中国》负责人,摘帽深深鞠躬:“我做木偶戏大半辈子。田汉先生的故事,我听得多,学得多,演得多。没想到在今天,还有人演这剧,演得比我们当年还要好!”

自今年7月1日演出至今,《田汉眼中的中国》已上演56场,场场满座。

人们未曾忘却田汉。百年来,那些振聋发聩的吼唱、针砭时弊的戏剧、催人奋进的故事,穿过青山田野,留存在小镇的各个角落。

2018年,为纪念田汉诞辰120周年,果园镇以田汉故居为依托,建起田汉文化园,将零散浪花,集聚成记忆的河流。

在文化园,你可以瞻仰故居,白墙黛瓦依旧是当年模样;你可以寻景采风,穹顶反转、盘旋而上的清雅建筑极具艺术特色,墙里墙外镶满艺术元素;你也可以捕捉灵感,园内图书馆、陈列馆门扉大敞,文化园甚至配备了会议室,欢迎戏剧新星来一场头脑风暴,等待下一个“戏剧魂”燃起火种。

趁兴奏新曲

秋雨初停,檐下啼鸟探出身子,自头顶掠向远方。一声啾鸣,成了戏班子的开场白。

唢呐声起,锣板紧随,而后,鼓声、檀板、大筒等依序奏响,戏——开锣了!

“手拉风箱,呼呀呼地响。火炉烧得红旺旺……”台上,田汉艺术团团长史润东双眼一挑,搭起戏架子。唱完一句,他微侧身位,让给搭档。

第二个来到舞台中央的,却未着脂粉,一身常服。他轻松接腔,一首《补锅》韵味十足。唱罢,台下一阵叫好。

“果园是个戏窝子,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搭了民俗戏曲展演的戏台子,大家都爱一起唱。”史润东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自从田汉艺术园里搭起戏台子,不少当地、外地戏剧迷一到周末准点来看戏。资深戏迷光看戏不过瘾,还要上台来和演员对戏。好在史润东是个“戏坛子”,湘剧、花鼓戏、黄梅戏都能来上一段,一开口就戏香扑鼻。

不过,再大的坛子也有不曾酿过的酒。今年5月,戏台里来了一群“踢馆子”的新客人。

来人名叫杨二姐,湘西州人,家住长沙,专程带着朋友来果园看戏。她找到史润东:“你们会苗鼓吗?”史润东难得地摇了头。

杨二姐露出笑容:“那我们来跳!”交错舞步中,红绸纷飞,鼓声雷动,大受游客欢迎。自此,杨二姐时常带着自己的苗鼓艺术团来田汉文化园表演。老戏窝子,酿出了新酒。

2018年,田汉文化园被评为长沙市文化旅游新地标,目前已接待各方游客近80万人次。

为了让戏剧文化后继有人,果园镇办起了“田汉小戏骨”培训班,连续3年培养戏剧人才100多人。颇有所得的“小戏骨们”也登上了果园镇各大舞台,收获众多粉丝。

田汉文化园、浔龙河生态艺术园、田汉戏剧艺术街、新明山河健康谷……随着更多文旅项目的建设开放,田汉艺术小镇初步建成了文化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善、旅游产品丰富、发展势头良好的文旅特色小镇。2018年,小镇共接待游客75.8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05亿元。

相关专题:小镇大业看湖南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