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 奋斗者】“最有方法”的蔡老师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余蓉 应宇 苏晓玲]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应宇 苏晓玲

忙于笔记,忙于应付课堂,部分勤奋的学生始终没有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真谛;没速度、没专注度,部分后进生始终没有建立起学习系统;不会自学、没有整理,部分优秀的学生始终无法获得理想的高分。

这些困扰学生学习的问题,湖南师大附属中学物理高级教师蔡任湘长期密切关注。自2004年从教以来,他一直进行“中学生全科学习方法”的行动研究,从教育观察者的视角研究课堂。

沉潜于课堂的日子,更多地印证了他的观点。许多学生抱怨:“明明上课时听懂了,可到写作业时却又不会了。”也有不少老师经常犯愁,“这个题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你们(学生)怎么还是做错”……面对这些,蔡任湘开始进行走访调研,慢慢摸索出些许“门道”。

蔡任湘发现,老师只关注于教,却忽略了学生的学,这是一部分原因。“就拿理科课堂来说,一般是老师先讲公式再讲例题。由于例题就是套公式的,即便没有思考也能听懂;因此,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解题,学生‘听懂了’就成了这类课堂最大的假象。” 蔡任湘说。

如何把弄丢的课堂“找回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积极与老师对话。这是蔡任湘给出的答案。

蔡任湘认为,教师出示习题之后,应引导学生立马启动思维的“马达”,投入解题并给出一个答案。如此一来,等到老师讲评时,如果学生发现自己做对了,将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吸收这个知识点;若发现自己做错了,则会听得更认真,将会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消化这个知识点。

把弄丢的课堂“找回来”,还得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中国有句老话,叫勤学好问。在蔡任湘的眼中,好问比勤学更重要。只有学生好问,老师才能了解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解答时不管老师给予的是鼓励还是批评,都会在无形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有方法的蔡老师,让“刷题”也“技巧”起来。曾有一名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蔡任湘让他每一类题做一个训练点,绝不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发现学生在概念、定理、定义的理解上不到位,他就让学生自己先结合教材自行领悟,然后再做阐释,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3个月后,这位学生的物理成绩突飞猛进。“这样的‘刷题’才能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他主动学习的能力。”蔡任湘说。

蔡任湘还是一名物理学科竞赛“金牌教练”。12年来,他带的学生有70余人获得国家一等奖,41人进入湖南省代表队,16人进入国家集训队,4人摘得国际金牌,4人获得亚洲金牌,100余人进入北大、清华深造。

在高难度的学科竞赛考试中,往往要求学生的思维既深刻又严谨。蔡任湘的应对之策是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哪怕是解题的草稿,他都要求做到工整、清晰。

“答卷是会开口说话的。单从学生的草稿,就能看出很多问题。”言谈之间,蔡任湘略带神秘。他说,如果学生喜欢乱涂乱画或是草稿很乱,说明他的思维存在草率、混乱,这是审题能力、计算能力、细节能力等严重不足的表现。每一届学生,他都要花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拨乱反正”,直到认真打草稿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这位“死磕到底”的“金牌教练”方才罢休。

学科竞赛也是一条艰难的路,如何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坚持不懈、攻坚克难,蔡任湘也有自己的“秘籍”,那就是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技人才是国之重器。而科技人才在中学时代,对应的主体就是拔尖学生。每一届学生,我都要教育他们树立起胸怀天下、振兴国家的家国情怀。”蔡任湘说。

课堂上,他时常和学生分享新近时事政治的热点事件,讲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风雨历程;欧洲史、世界史、《大国崛起》的相关书籍也是他建议的必备读物。“每一次大考前,蔡老师都会跟我们来一次爱国主义讲座,他那充满激情的演讲,好像一下子就能点燃我们报效祖国的热血。”高三学生陈家骏说。

被誉为“最有方法”的蔡老师,先后获得校内外荣誉20余项,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今年又捧回“全国模范教师”“华天优秀教师奖”荣誉称号。他说,“身处拔尖学生培养工作的最前沿,深感为国家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神圣与责任,我将努力担当这一时代重任!”

相关专题:爱国情 奋斗者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