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大业看湖南】湘潭市湘莲小镇:莲满花石万户兴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曾佰龙]

莲满花石万户兴

——湘潭市湘莲小镇见闻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曾佰龙

曾经一文不值的荷花,有人卖出了玫瑰价,一卖就是20万朵,这个消息近日在湘莲小镇流传开了。10月26日,记者走进烟雨中的湘莲小镇——湘潭县花石镇,白墙灰瓦,秋雨残荷,宛如一幅田园画。

三代莲商,借着“东风”再出发

“小镇的生活节奏比城市慢。”80岁的胡云高老人,品尝着莲子羹,望着远处的荷塘,嘴里念念有词。57岁的胡新建,满脚泥泞地走上田埂,身后60亩莲鱼混养田正在蓄水。29岁的刘友良连发了13个快递,一二百公斤湘莲上了路……他们是花石镇三代莲商的代表。

上世纪80年代,胡云高北上湖北、河南,种莲贩莲,早先用电报联络买家,在北边收货,经花石镇中转,将壳莲、白莲和红莲销往广州。当时,第一代花石莲商就他们五六个人。“刚开始做贸易,信息闭塞,大家找不到销路,有时湘莲收购上车每公斤25元,下车跌到每公斤5元,许多人一夜之间从富翁变成‘负翁’。”胡云高说。如今他将所办的公司交给了女儿女婿,借着花石镇被评为湘莲小镇的“东风”,公司13个湘莲产品走俏,年销售额逾5000万元。看着公司蒸蒸日上,胡云高放心地宣布“退休”。

胡新建也曾北上洞庭湖种莲,但他不愿意走上一辈莲商的“老路”,今年听说老家被评为湘莲小镇,决定回家干。由于胡新建懂技术,会经营,当地政府支持他搞起了莲鱼混养。“我的混养田在花石罗汉山核心景区,今后来体验采莲、钓鱼的游客自然不会少。”胡新建对莲鱼混养充满期待。

刘友良年纪轻想法多,他利用各类电商平台,卖湘莲的同时,居然顺便卖了20万朵荷花,价格3元至5元不等。刘友良做网络销售已有8年,他跟玫瑰花店老板学习鲜花保鲜技术,清晨采摘新鲜荷花,用湿纸巾包裹花梗,放到泡沫箱里托运,保鲜期能延长15天。刘友良把荷花当玫瑰花卖的消息不胫而走,他说:“解决了保鲜问题,荷花也能卖出玫瑰价,这也是大家对湘莲小镇的认可。”

当地种莲人习惯将五六支种藕围成团,一亩田约种30团,利于繁衍。当初五六人的花石莲商现是一个“师”,30多年开枝散叶,生发出11家规模湘莲工业企业,2万多人从事湘莲加工,许多人家祖孙三代都是种莲、卖莲人,如今生意越做越大。胡云高老人用两句话表达了湘莲小镇的愿景:“湘优市俏千家客,莲满城荣万户兴。”

三寸湘莲,串起产业“一条龙”

花石镇涓江村“寸三莲”原种场,成片的枯荷下面正孕育着无穷的生机。

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天真打理着原种场:“新培育出的‘寸三莲一号’‘寸三莲二号’,品质优良,产量稳定,抗病害能力强。”曾是贡莲的“寸三莲”,在当地种植面积上万亩,小小莲子串起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成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

凌晨5时,花石湘莲市场内人声、机器声夹杂,有人正把加工好的湘莲装进包装袋,扛上大货车,发往全国各地。这个全国最大的湘莲集贸市场,交易量每年达20万吨以上。市场内有300多户散户,他们采用的是“前店后厂+荷塘”模式,农忙时下田种莲,旅游旺季上岸卖荷花、莲蓬,开农家乐,莲子销售旺季又做加工贸易,跨一二三产业经营。

“湘莲小镇花石镇真的变了!”湘潭县湘莲协会会长胡运庚说,花石镇近年借莲发展第三产业,“寸三莲”串起了山、水、花、景,形成了“赏荷品莲之旅”休闲观光路线,去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

胡运庚介绍,全国最有影响的湘莲交易市场在小镇,花石湘莲市场年销售额逾50亿元,占全国湘莲市场销量的90%以上,主导着全国的莲子市场;全国最大的湘莲标准化种植基地在小镇,湘莲种植面积2万余亩,培育了上百个莲子品种;全国规模最大的莲子加工产业集群在小镇,11家规模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出了月饼、粽子、莲子酒、莲子羹、藕粉、荷叶茶等精、深加工湘莲产品。

产业兴,腰包鼓。花石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25元,高出湘潭县平均水平10.79%。

相关专题:小镇大业看湖南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