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记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胡喜明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军]

胡喜明(左)在看望患病的贫困户汪竹军。(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杨军

通讯员 罗中华 卢静 夏海燕

“扶贫,就要真心实意地把贫困户当亲人来帮扶,扶出真感情,脱贫就不是难事了。”这是胡喜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10月17日在北京领取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后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作为桃江县扶贫办主任,胡喜明身先士卒,深入贫困户家中倾听群众诉求,努力为贫困户办实事、解难事,把温暖和关爱送到他们心中。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桃江脱贫攻坚稳步推进,贫困识别准确率达100%,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6.73%降至2018年的1.35%,全县43个贫困村已有37个脱贫摘帽,剩下的6个贫困村有望今年底全部出列。

当精准扶贫的带头人

2016年,胡喜明被任命为桃江县扶贫办主任。贫苦农民家庭长大和几十年乡镇工作的经历,使他对贫困有着真切的体验,也让他有着比别人更深、更真的扶贫情怀。担任扶贫办主任后,胡喜明坚持每月进村入户调研不少于15天,足迹踏遍全县有贫困人口的233个村(社区)。他还找来所有扶贫方面的资料,和同事一起利用午后、下班后的时间集中学习,研究相关政策;组织全县扶贫干部学习培训,先后到全县15个乡镇为20000多名党员干部宣讲扶贫政策,讲授脱贫攻坚业务知识,让县、乡镇、村所有结对帮扶干部熟练掌握政策。在精挑细选下,全县选派195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5098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做到“尽锐出战”。

在落实贫困户是否错评、漏评、错退工作中,胡喜明倡导采用大数据分析比对的方式,整合利用扶贫和公安、发改、人社以及农商行等14个单位的系统数据,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形成数据质量报告,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一月一调度”。这项工作,比全省推广实施的基础数据平台早了1年多,为桃江县扶贫工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走访中,胡喜明和同事了解到,有的贫困户即使得到危改指标,但手上没钱依然建不起房子。2017年,根据政策中“差异化补贴”,他创新提出了“幸福安居工程”,即对没有劳动能力、家庭极度困难、住D级危房或无房的贫困户,由乡镇党委书记负责审查并签字确认,县危改办逐一核实,实行拎包入住。2017年以来,桃江县已有388户特困户通过“幸福安居工程”,住上了新房。

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胡喜明时刻将贫困户的冷暖挂在心头,在扶贫路上,他践行着“在扶贫战线工作一天,就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的承诺,帮助过的贫困户数不胜数。

修山镇九都村贫困户贺德嘉年纪不小,还没结婚,既不干活,也不赡养父母。邻居、亲戚朋友多次上门做工作无果。2017年,胡喜明知道后上门了解情况。贺德嘉告诉他:“不是我不干活,我身上有8种病。”听完后,胡喜明笑着说:“我看你不止8种病,还应该再加一种‘懒病’。 ”

随后,胡喜明将贺德嘉送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待其出院后,又给他送来100羽鸡苗,耐心帮助他摆脱“懒病”。2017年底,贺德嘉捧着胡喜明帮着卖鸡赚来的7000多元钱,开开心心过了个热闹年。在胡喜明的帮助下,贺德嘉依靠自己双手脱贫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2018年,贺德嘉养鸡、养蜜蜂,到周边打零工,赚了10000多元。今年上半年,他帮村民建房赚到7000多元。

“胡主任是我们家的恩人啊!”说起胡喜明,武潭镇天湾村贫困户汪竹军感激不已。2018年6月27日,胡喜明收到汪竹军的一封求助信。原来,汪竹军双脚痛风,肿得无法塞进鞋子,走路很吃力。家里4间木房有两间因年久失修已经坍塌,仅剩几根柱子支撑着,另外两间也岌岌可危。儿子高考成绩上了一本线,无力承担学费面临失学。胡喜明来到汪竹军家查看后,将汪竹军送到镇卫生院治疗,联系镇、村通过“幸福安居工程”解决了他的住房问题,并联系中国社会扶贫网、泛海助学和县残联、县教育局等单位,为汪竹军的儿子筹集了大学4年的学费。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