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归乡——忆钟扬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祖华 通讯员 杨坚 尹建国
10月15日下午,邵阳市楚雄大剧院,大型现代祁剧《种子方舟》上演。精彩的故事、鲜活的人物,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
《种子方舟》分为《进藏》《探营》《遇险》《决裂》《天路》5场,根据钟扬生前真实事迹编排,讲述钟扬克服青藏高原高寒险恶的自然环境,历时16年跋涉50万公里,收集上千种植物4000多万颗种子的故事,展现了钟扬无私奉献、追梦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信仰和博大胸怀。
钟扬,邵阳新宁县人,生前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援藏16年,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空白,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53岁的钟扬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2018年3月,钟扬被中宣部追授为“时代楷模”。今年2月,获评“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9月25日,被评为全国“最美奋斗者”。
钟扬已去世两年多了,人们对他的敬仰未曾停止,对他的思念未曾消减,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在钟扬的家乡邵阳,人们以各种形式怀念他、学习他。
曾跟随钟扬学习过数月的堂侄女钟桂香,作文《永念钟扬二爷》缅怀:“他睿智幽默,才华横溢。他总背着一个双肩包奔波在路上,追着晨曦出发……”
“他每年都会给我寄钱,他每次回来都说家乡太困难,一定要想办法让家乡人民富起来。谁知道……”说起钟扬,73岁的堂四叔钟美志仍泪流满面。
多年来,钟扬情牵故土,关心家乡,支持家乡建设。得知邵阳市所辖县(市)多属贫困县,他经常通过相关渠道,为家乡脱贫工作献计献策,提出“要脱贫,抓教育”“奔小康,重科技”,并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学术影响,身体力行推动家乡科普教育与科技开发。
在他老家新宁县丰田乡上丰村,村口一条2公里长的水泥路是钟扬捐资建设的,被村民称为“钟扬路”。目前,这条路已经纳入新宁县乡道改造项目,由原来的3米宽改为5米宽,为村民出行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上丰村党支部副书记钟美聪表示:“钟扬是我们的好榜样!”该村党支部已向全村发出向钟扬学习的号召,激励村民干事创业。“村里今年大力发展产业,油茶基地从600亩增加到2000多亩,烤烟由200亩增加到近400亩,新发展茶叶近300亩。”钟美聪说。
今年3月,邵阳市委下发《中共邵阳市委关于开展“钟扬家乡学钟扬”活动的决定》,在全市开展“钟扬家乡学钟扬”活动。
新宁县各个乡镇均召开了学习钟扬精神的主题活动。10月14日,新宁县委宣传部对外发布,为弘扬钟扬“种子”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钟扬,新宁县将在崀山地质博物馆设立钟扬事迹展厅,永久纪念钟扬,并将其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号召全县人民学习钟扬甘于奉献的“种子精神”。目前,正在抓紧时间收集整理钟扬事迹资料,争取在10月底对外开放。
钟扬的父母表示:“新宁是我们的根,家乡人民情义重,钟扬生前一直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回乡也是他生前的愿望。明年清明时节,我们要将钟扬的一半骨灰送回故乡,让他和他的精神像种子一样永远留在家乡。”
在得知钟扬父母的想法后,新宁县委、县政府表示大力支持。新宁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家乡人民以钟扬为荣,忆钟扬、学钟扬,将把学习钟扬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发扬他乐于奉献的“种子精神”、满腔赤诚的家国情怀,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
青山作伴,精神永存。夫夷江畔,钟扬和他“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像“种子”一样撒播在这块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