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永不忘却的一跃——忆罗盛教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邹娜妮 肖涤非 刘明]

永不忘却的一跃

——忆罗盛教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邹娜妮

实习生 肖涤非 通讯员 刘明

10月14日,天气微凉,资江水从新化县城穿流而过,紧邻河畔的罗盛教纪念馆一派庄严肃穆。馆内,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诉说着罗盛教不平凡的一生。虽是工作日,但前来缅怀罗盛教的人依然不少。

纪念馆的“金牌”讲解员邹虹引导人群往前走。从1998年“结识”罗盛教以来,她每讲到动情处都会潸然泪下。这一天,她再次饱含深情,讲述着罗盛教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早晨。

1952年1月2日,朝鲜石田里村,零下20摄氏度,凛凛北风,刺人心骨。

4个孩子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这是战争年代一片难得的祥和。

“崔莹掉下去了!”一声喊叫划破天空,河面出现一个冰窟窿,周围躁动起来。

正和战友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的罗盛教听到呼救,一个箭步冲到冰面上,甩掉帽子、衣服,“扑通”一声,跃入河里。

一次、两次、三次……由于冰面太薄,罗盛教无法将崔莹托举上来,随后战友找来杆子将崔莹拖上来时,却不见了罗盛教的身影。

慌忙赶来的乡亲们一拥而上,铡刀、斧头、菜刀,冰面上一片砍砸声。顾不上刺骨的河水浸湿身体,他们得把河里的罗盛教拉上来!

最终在河下游,离冰窟窿几丈远的地方,乡亲们找到了罗盛教的遗体。“罗盛教!罗盛教!”无数声呜咽呼唤,却再也没有回应。

他的青春永远定格在这一个早晨。

“我要把我的那块墓地给志愿军同志!”受过罗盛教帮助的朝鲜老妈妈元善女悲痛地说。罗盛教走了,他被朝鲜民众以最高礼仪葬在当地佛体洞山。这个21岁的湖南伢子从此长眠于为之战斗的第二故乡,永远陪伴在朝鲜人民身边。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六十余载春华秋实,祖国从未忘记他,人民从未忘记他。今年9月,罗盛教的弟媳、年过七旬的陈纯老人走进人民大会堂,接过国家授予罗盛教烈士的“最美奋斗者”荣誉奖章。

“这是国家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个时期的先进分子、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授予的荣誉称号,这是载入史册的光荣啊!”陈纯屡屡谈起,难掩激动。

老人道出了更多罗盛教生前的故事。1931年4月,罗盛教出生于新化县圳上镇桐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心地善良。“听家里人说,哥哥小时候一次放学回来的路上,一位家境困难的同学被雨淋得全身湿透,哥哥二话不说脱下身上的衣服给了那位同学,自己却穿上同学的湿衣服、湿鞋子回家。”

1945年,罗盛教随三叔来到湘西州乾城县读书。因为基础差,为了赶上进度,他常常学到深夜。两年下来,罗盛教的成绩有了很大提升。最后,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当时湘西州的最高学府——第九师范。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湘西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时,他以“苦事累事都冲在前面”著称。1949年冬天,学校用来做桥梁的大树被锯倒后滚进了水沟,师生们用绳捆住树干往上拉,罗盛教不顾严寒,卷起裤腿,跳入水沟中,使劲抬树干。其他同学见状也纷纷跳入水中,合力将树抬了上来。因为这件事,罗盛教所在的中队被授予“开路先锋”称号。

1951年,罗盛教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罗盛教多次写信给父亲罗迭开:“不赶走美国侵略者,誓不还家!”字里行间透露出志愿军人的满腔热血。

一个被美军轰炸的早晨,罗盛教在日记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前人的路,后人的书。罗盛教用他短暂的21年的路为后人书写了一部壮丽的奋斗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沿着烈士的路,涌现出了更多的“罗盛教”。

2018年3月23日,新化恒达设计学校的17岁学生王健成和同学在罗盛教纪念馆附近散步,忽然听到河边有人呼救,他们来不及多想立刻跑过去。下到河边,王健成看到一名妇女在河水中挣扎,他毫不犹豫跃入河中,拼尽全力救起了落水妇女。

有记者问王健成,是什么力量使他在湍急的河水前义无反顾?他腼腆地说:“旁边就是罗盛教纪念馆,是罗盛教烈士激励了我。”

资江奔腾向前,滚滚不息。21岁的那个早晨,奋力一跃的罗盛教永远不会被忘却。

相关专题:最美奋斗者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