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追忆罗健夫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畅 肖晔]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追忆罗健夫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肖畅 通讯员 肖晔

10月14日,秋已渐凉。80岁的罗煜夫老人像往常一样,蹒跚着走过喧哗的南正街,来到湘乡市一中看望他的哥哥——一座立在校园里的半身雕像。雕像的底座,刻着“校友罗健夫,1935-1982”。

“对我们来说,他只是一个可敬可爱的亲人,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们从不把他当成崇高的英雄,因为像他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在我国还有很多很多……”罗煜夫边说着,边扯起袖边,轻轻擦拭着雕像上的雨水。

1935年9月,罗健夫出生在湘乡南正街一个普通贫民家庭,13岁时考入湘乡市一中。“当时我在高6班,他在初39班,经常看到他捧着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拿着笔在书本上写写画画。”87岁的老人乐本坚回忆道。

1950年,距初中毕业还有一学期,罗健夫带头参军。他在部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后先后在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电子计算机技术所、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等单位工作。

1969年,34岁的罗健夫开始研制国内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图形发生器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制版设备,没有它,研制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乎不可能。”罗煜夫说,“而且,这还需要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应用光学等多方面知识,而哥哥大学学的是核物理,只能一切从头学起。”

面对这些陌生领域,面对当时国际封锁,罗健夫力排干扰,以顽强的毅力,攻读电子线路等多门课程,在短时间内掌握了第二外语,并于1972年、1975年先后研制出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和“Ⅱ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后,他继续研制Ⅲ型图形发生器,至1981年10月已独立完成全部电控设计。

“他经常是三五天,甚至一个星期连续奋战在实验室,饿了啃块馒头,困了就躺在地板上打个盹。”曾去过罗健夫工作地的乐本坚说。

“当时我问他,你这样在实验室里连续干几天几晚不累吗?他说,搞科学实验有时不连续作战是不行的,如果中断了,第二天又得重新来。如果实在撑不住了,用冷水浇浇头,就好很多。”罗煜夫回忆起44年前兄弟俩在湘乡相聚聊天时的场景,眼里依然噙着泪。

“哥哥把全部的心血都扑在了科研事业上,还多次自动放弃提拔和加薪机会,颁发的奖金分文不受。”罗健夫的弟媳、湘乡市人民医院退休医生张婉兮说,“在他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只摆着旧床、旧书桌、旧柜子,一盏旧的台灯,罩子还是用纸糊的,身上穿戴的仍是当年部队发的军衣军帽。”

45岁的罗葵曾在7岁时见过伯父罗健夫,“伯父非常和蔼,鼓励我好好学习,长大后要报效祖国。”而伯父留给罗葵最深刻的一幕却是: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常常是一手拿着牙刷顶着胸部,一手拿着笔还在工作。

1982年,长期攻关在科研一线的罗健夫在调试设备时突然病倒,被诊断为晚期淋巴癌,当年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7岁。次年,罗健夫被追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今年9月又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当时,按照哥哥生前的遗愿,遗体做了病理解剖。”罗煜夫曾在医院里照顾罗健夫近两个月,他说,“哥哥的周身布满癌瘤,胸腔里的肿瘤比心脏还大,胸骨已酥脆,一碰就碎,癌症潜伏期已在2年以上。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忍不住哭了,说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如今,罗煜夫常常会想起哥哥给他写过的一封信。信中,罗健夫工整地摘抄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在湘乡市一中的校史陈列馆里,还存放着一封中共湘乡县委1982年12月5日发布的《关于开展向模范共产党员罗健夫同志学习的决定》文件。80岁的成克定是湘乡市一中原教导主任,他告诉记者,每年新生开学的第一课,就是组织学生走进校史馆,学先辈高尚情操,立笃学报国之志。

相关专题:最美奋斗者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