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七十载 史忆新湖南|1992·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物质丰盈时代到来

[来源:华声在线]

1992年10月,湖南省政府召开全省电话会议,决定从当年11月1日起,在全省城乡放开粮油销价,把农产品全面推向市场。至此,1953年以来实行的粮食统销和发放粮油票证定量计划供应制度终止,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粮票消亡也成为历史的必然。

2019年9月21日,在长沙市芙蓉区大麓古玩城的二楼办公室内,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票证。一方方粮票,大小不一,种类繁多。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如果没有粮票只有钱,也等同于没有钱,因为没有粮票就买不到粮食,粮票可是比人民币更加重要的‘购粮护照’。”省收藏协会票证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吴膺五说。

“我以前是干公安工作的,当时,出差去广东、江西等地侦办案件,先要持单位介绍信去粮店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才不影响吃饭,否则就会饿肚子。”吴膺五细数着粮票的“不可或缺”。

如果迁出到外地读书或调动工作,除了办理户口转移手续外,还必须办粮食关系转移。

吴膺五说,老百姓的口粮供应是定量的,定量标准按照不同年龄、职业分级,依劳动强度和体力消耗等要素来定。

吴膺五翻阅收藏的粮票。吴武林 摄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百废待兴,为妥善解决好粮食供求问题,保证军需民食、国家建设和社会稳定,粮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吴膺五这样理解粮票诞生的意义。

据记载,1953年12月1日起,全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开始,国家陆续印发粮油票证。继而各省、市、自治区,乃至地、县也发行地方粮油票等。

如果说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真实写照和历史见证,那么,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也成为历史的必然。

1992年,长沙市10公斤面值的长沙市购粮券。资料图

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激活,粮食产量显著增长。

199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4.46亿吨,连续5年超过4亿吨,逐步实现供求平衡,农产品基本告别短缺。这一年,我国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为以后取消平价粮供应、粮票退出历史舞台作了铺垫。

1992年,我省优质稻面积从1991年的100万亩扩大到300万亩,更多优质米上市。“有优质大米啦!”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很多农民和个体户推车挑担,到长沙大街小巷出售优质大米。回忆起湖南粮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的往事,耄耋之年的吴膺五有些激动。

湘西凤凰肆两油票。资料图

1993年4月1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1992年前后,粮食渐渐变得不那么稀缺了,而粮票也可用来交换其他物品。吴膺五回忆,老百姓利用剩余的粮票换回了香皂、拖鞋、洗发液等物品,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吴膺五永远忘不了1992年11月1日。“那天,湖南粮票正式‘退休’,全省正式放开粮油销售价,粮食供应由计划供应改为自由买卖。”

1993年4月1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粮票从1955年闪亮登场,到1993年谢幕退场,伴随国人长达近40年之久,其时间之长久、范围之宽广、票面之丰富、印制之精细、影响之深远,堪称一个“中国之最”。

粮票的“退休”,昭示着一个物质丰盈年代的到来,折射了我国经济从贫弱匮乏走向富足繁荣的历程,以及这巨变背后国家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折。


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 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见习记者 吴武林  视觉 陈青青  视频 张劲夫  实习生 王锐

相关专题:奋斗七十载 史忆新湖南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