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湖南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华声在线9月12日讯(记者 张鼎峰)9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省扶贫办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扶贫开发情况。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王志群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志群介绍,70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紧跟中央决策部署,致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省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后,湖南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据介绍,湖南全力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全省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458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83万,累计减贫4375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4万,年均减贫1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也由13.43%下降到1.49%。贫困县由51个减少至20个,贫困村由6920个减少至718个,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8年底,全省贫困地区51个贫困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85元。
大幅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全省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有效巩固。在义务教育方面,加大“三帮一”劝返复学力度,首批43所贫困县芙蓉学校项目已投入使用16所,全部投用后预计新增1682个班级、77754个学位。后续57所乡镇芙蓉学校项目也已启动,预计新增1463个班级和68520个学位。
基本医疗方面,将消除1153个卫生室“空白村”纳入省政府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定向扩招乡村医生1500人,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综合报销比例达87.63%;89%的卫生室“空白村”完成建房主体工程。
住房安全方面,基本完成“十三五”69.4万人的搬迁任务,18.7万套安置房基本建成,实际搬迁入住率99.6%,旧房拆除率98.6%,复垦面积达3.4万亩。全覆盖鉴定存量危房,新增C、D级危房23845户,严控“超面积”“举债建房”。加快危房改造进度,截至8月底,全省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共开工54853户、开工率 95.06%。
饮水安全方面,追加安排省级以上专项资金13.28亿元,帮助解决4600户贫困户因季节性缺水、水质不达标、远距离取水、通管不通水等造成的饮水安全无保障难题。根据目前工作态势,年底前湖南有望全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增强后劲,探索系列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湖南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提高脱贫质量的根本举措,全省每年安排50亿元以上资金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在51个贫困县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园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47个,组织92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帮扶1042个贫困村,建设就业扶贫车间2000多个,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达到2.7万家,一大批特色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力度,全省累计建成农村公路里程近21万公里,实现了所有县城30分钟上高速、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畅率100%、乡镇通客车率100%;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7万处,全省累计解决了348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惠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9.6万人,改造升级6920个贫困村电网、建成4946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制村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趟出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推出了扶贫小额信贷新模式,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4.04亿元,帮助60余万户贫困户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
不仅如此,率先开展劳务协作脱贫试点,探索形成“1143”劳务协作脱贫工作模式,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试点,搭建捐赠者与受捐者双向互动和有效对接平台。探索 “互联网+监督”新手段,建设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有效预防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首创脱贫攻坚“三个落实”动态管理监测平台,将各行业部门扶贫信息以系统化、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工作监督、综合调度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此外,广泛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14个经济较发达市县与深度贫困地区签订帮扶协议,每年落实帮扶资金超过2亿元。抓实社会扶贫,围绕“扶贫日”组织开展系列公益活动,累计募集资金近50亿元。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引导4688家民营企业精准对接5166个贫困村,带动61.6万贫困人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