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瘾 超前消费:潇洒背后风险几何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永涛 邱江华 梁可庭]

制图/傅汝萍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永涛

实习生 邱江华 梁可庭

一开始,他们或许只是想要一部最新款的手机。分期还款,看似负担得起,果断入手。

后来想要的越来越多,负债越滚越大,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在享受超前消费的短暂快感后,有人背负压力备受煎熬,有人掉进了借贷陷阱。

“90后”是其中的主力人群。

不同于传统的“储蓄消费”,他们更热衷“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瘾”。花呗、借呗、信用卡,甚至各种不知名的借贷平台,为他们超前消费提供了通道,许多人悄然变成了“隐形贫困人口”——表面上风光享受着生活,实则负债累累的一个“负翁”。

这种看似潇洒的超前消费的背后,暗藏了多少风险?

1.“账单式小康”

“周围的同学们都买了,我不买的话没面子。”生于1998年的黄俊是湖南某高校大三学生,他看中一款相机,售价8000多元。没有向父母开口,他选择在花呗上分期购买。

“分期购买提前过瘾,省去向父母伸手要钱的烦恼。”黄俊说,他的同学很多都依靠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信贷“接济”。

记者在长沙河西大学城随机采访了数名同学,他们均表示开通了花呗、京东白条等平台,有的甚至将其设置为首要付款方式。

支付宝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人次开通了花呗,通过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超前消费,成为年轻人群热衷的消费选择。

“每月发的工资,在我银行卡里存活不超过24小时。”今年26岁的苏丽在湘潭一家企业工作,每年收入约8万元,但每月发工资的日期正好赶上信用卡还款日。此外,花呗、京东白条上的欠款,也等着她还。大学毕业3年来,她几乎分文未存。

“超前消费,我基本控制住了不出现大的欠款。”苏丽说,她朋友圈中很多人都是负债大户,她们都已习惯了借贷消费。

网购、网贷,让他们少了点数钞票的“痛感”。苏丽说,借贷消费的感觉很虚拟,就好像是白送的钱,不心疼。而收到快递包裹的那一刻,往往“幸福感”爆满。

“如果看了我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你会以为我年收入有10多万元呢。”苏丽的支付宝账单显示,2018年她在支付宝中的消费达到15万元。她明白,自己的薪水很难支撑眼前“奢侈”的生活方式。

这便是时下流行的“账单式小康”。这些年轻人在借贷消费的账单里,活出月薪几万元的“风采”。

“超前消费掏空了年轻人的钱包,透支了他们的未来。”长期研究消费文化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彭广林表示,“消费主义”盛行加重了年轻人的超前消费行为,并让他们对借贷消费产生依赖。阔绰的生活看似潇洒,而一旦面临诱惑和风险时,年轻人往往难以全身而退,甚至落入圈套。

2.“甜点”背后的焦虑

“消费的层次即是你的层次。”“消费主义”推崇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诱导不少年轻人把物质上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放到第一位。

无休止的消费欲望一旦打开,便可能让年轻人陷入循环负债的状态。白天,他们极力在社交圈伪造出一个光鲜体面的形象;夜晚,他们隐去身份,流连于网络上各个角落,焦急寻找下一个借贷平台以求得脱身办法。

“不能亏待自己,遗憾太多的人,无法活在当下。”在长沙市开福区一家公司工作的杨女士坦言,每次买到心仪的化妆品和衣服,就像吃到最喜欢的“甜点”一样开心。

远超收入的消费支出,让杨女士不断寻找填补资金缺口的渠道。她先通过办信用卡缓解经济紧张,把额度用光后,又开通微粒贷等借贷平台。

借贷轻松、用着痛快、生活体面。直到有一天,杨女士发现“甜点”背后,光利息就要补好几万元。这让她异常焦虑。

例如支付宝借呗,通常情况下借款日利率在0.04%左右,即在借呗中借款1万元,借款一天,利息为4元。这看似不高,但若换算成年利率则是4*365/10000=14.6%。这个利率已大大超出银行贷款的利率。

实际上,大部分网络分期平台的产品费率不明晰,它们通常直接告诉借贷人还款数额,比如借2000元,一个月后还2200元,看似只有200元利息并不算多,但换算成年利率已达到120%。

很多人对小额借贷的成本、风险处于“脱敏状态”。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年轻人表示,在信贷消费时不会仔细了解利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情况,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多“名目”。

曾在大学期间担任多家借贷平台“校园代理”的张伟透露,自己超前消费的习惯是被外部环境“培养”出来的。

如,京东金融经常推出白条免息券;使用支付宝只有通过花呗才能领取红包;外卖、记账、打卡这类跟金钱沾点边的软件,会有专门来刺激用户开通超前消费功能的窗口;就连爱奇艺这类软件,都有“开通借款账号换取一个月会员”的活动。

免息、送会员、送现金红包……这些小优惠在互联网上织出密密麻麻的网,覆盖屏前的每一个年轻人,让超前消费成为涌动蔓延的潮流。

习惯尝鲜“甜点”的年轻人,提早透支了信用。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中国年青一代,56%暂未开始为养老储蓄,44%的人开始储蓄,平均每人每月储蓄只有1339元,部分年轻人处于“零储蓄、高负债”状态。

3.被风险裹挟的人生

为了满足膨胀的消费欲望,有人在花呗、借呗、微粒贷之间周旋,有人将目光转向了风险更大的借贷平台。

2017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李铭,在“分期乐”APP上看中一款6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分期付款每月还款约300元,他立刻下单。

计划赶不上变化。到期了钱还不上,李铭就注册新的借贷平台。消费、还款、借款,反复循环,债务越滚越大。当他的父母频繁接到催款电话短信时,其总债务已接近10万元。

这位来自湘西农村的年轻人,最终由父母帮忙还了欠款。尽管已经止损,但他心里却留下浓重阴影。

在轻松借贷的表象之下,这些年轻人可能已经陷入校园贷、套路贷、高利贷、裸贷的圈套。

“已决定卖房为儿子还债。”说起儿子的遭遇,株洲刘女士掩面抽泣。

刘女士的儿子是名司机,月薪5000元,但热衷在外下馆子、在家点外卖,与朋友聚会。此外,每月要付租房费、车贷、房贷。

2017年以来,刘女士的儿子在拍拍贷、小花钱包、平安普惠等17个网贷平台借款,债务高达50万元。他真正到手的钱,不超过10万元。

刘女士说,全家近来被网贷平台连环骚扰催收,几近崩溃。她正在联系买家,准备把贷款买的新房子卖掉替儿子还债。她这辈子都没住过新房,好不容易买了也没机会住进去了。

借贷平台杂草丛生,它们往往以“免抵押、低利息”诱导年轻人贷款。一旦贷款,高额的利息和滞纳金随之而来,如不能按期还款,短期内便会背上巨大债务。其后,一些平台的“暴力”催收就有可能开始登场。

“超前消费如同隐性砒霜,击垮了我儿子的生活和工作。”因儿子的遭遇,株洲刘女士对超前消费、网络贷款有全新的认知,她提醒“轻易尝试不得”。

为了抢占市场,很多网贷平台降低贷款门槛,甚至刻意诱导超前消费,导致一些年轻人在借钱消费的路上越走越远,乃至“误入歧途”。

目前,我省对套路贷、校园贷、非法高利放贷等正在开展集中打击整治。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刻不容缓

“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而90后的父母在替孩子还贷。”这不仅是一种戏谑,更道出了现实中出现的不健康的消费观。

中南大学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饶育蕾分析,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国由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的转变之中,一些年轻人的超前消费不乏“畸形”“异化”现象。

如,年轻人“以贷养卡”“以卡养贷”“以贷养贷”“卡贷互养”的操作,导致信用卡逾期与消费金融逾期之间的风险交叉感染,为自己埋下隐患。

有些年轻人在还没开始以个人信用承担房贷、车贷、经营贷等重要责任之时,就提前透支了自己的信用,被加入“黑名单”。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97.43亿元。而在2010年该数据为88.04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专家何飞认为,形成金融创新促进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关键要“开正门”“堵偏门”。既要鼓励各正规金融机构大力创新产品形态,也要将不良平台清出市场,遏制打着互联网创新旗号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的行为,正本清源。

记者了解到,已有不少银行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数据和消费场景为年轻人提供信贷服务。用户在互联网平台的生态数据,可以辅助用户信用风险评估,与央行征信报告数据形成互补,进而有效控制风险成本。

“年轻人应珍惜信用记录,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理性消费。”湖南银保监局有关人士提醒,年轻人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借贷金额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可以适当使用信用消费以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但必须按时还款。

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平凡表示,若在超前消费的过程中遭遇套路贷、诈骗、非法逼债等不法行为,应留存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面对债务逾期、失信等问题,应积极止损,可以向银行、学校或单位等方面反映情况,可以与亲朋积极沟通,寻求帮助。

9月,又一批学生迈入大学校门。引导这些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刻不容缓。

■短评

超前消费要有“度”

刘永涛

从节衣缩食到超前消费,源于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也在于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驱动下,一些年轻人成为 “啃老族”“月欠族”,甚至陷入债务和信用危机。

辩证地看,适度的超前消费是有好处的。对于年轻人来说,适度负债会使他们感受到生活压力,保持一定的危机感,从而努力工作、增加收入。

但凡事过犹不及。部分年轻人“想花就花”的超前消费,突破自身偿还能力,进而背负沉重枷锁。更有甚者花销无度,一旦逾期还款,留下信用污点,乃至遭遇套路贷等陷阱,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业、工作和生活。

该给超前消费上道“阀门”。年轻人在迎接消费升级之时,家庭、学校、社会的正向引导必须持续强化,促使他们理性评估自己的消费能力,特别是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超前消费并没有原罪,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年轻人要想“潇洒”生活,依靠借贷度日、长期透支并非长久之计。只有把握消费尺度,量入为出,超前消费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你的生活才会真正美好。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