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来得最早,回得最晚”——世园会湖南馆的敬业“守馆员”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婷婷]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婷婷

从今年3月底接到搭建湖南馆的任务开始,茶陵人谢禾仔就来了北京。

3个多月过去了,第一次来首都的谢禾仔,为了对湖南馆进行日常维护,一天都没有去市区逛过。

7月8日,早上7时不到,谢禾仔早早来到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中国馆二层的湖南馆,打扫馆内卫生,清理植物夜间的落叶,给每棵植物修剪、浇水……他甚至还要爬上屋顶,保持屋顶青苔的湿润。

晚上8时,世园会闭馆。他送走最后一批游客,继续清理现场,确保每棵植物完好无损后方才离开,此时已是深夜10时。

循环往复,每天如此。

“整个中国馆内,我每天来得最早,回得最晚。”谢禾仔说。

这位敬业的“守馆员”告诉记者,这几个月来,他就挂念两件事:让湖南馆的植物郁郁葱葱地生长下去,让游客看到最好的湖南馆。

“要做到这两点,难吗?”记者问。

“怎么不难?”谢禾仔领记者来到馆内右侧的一株海棠树前,“你看,它现在长得还挺好的吧?前阵子,海棠叶子都快被虫子吃光了,真是急死我了!”

几个星期前,每天十几个小时关注这些植物的谢禾仔,第一时间发现海棠树的叶子开始发黄,手指头一搓,红的,他急了,摘了几片叶子,跑到中国馆内的其它省份馆,去问植物维护师傅,问遍了场馆,有说是螨虫的,有说是蚜虫的,也有人说是红蜘蛛。

大家几番讨论,谢禾仔也拍下照片发给长沙的植物技术团队“求救”,最终确定是红蜘蛛。

红蜘蛛十分顽固,室内场馆又不能打药,怎么办?只能用手一只只去抓,每片叶子翻来覆去地检查,忙活了好几天,终于消灭了这场恼人的入侵。

湖湘植物要在北方室内生长,缺少阳光、水土不服,现在它们在谢禾仔的精心照料下,得到了足够的关爱,生长顺利,游客们走进这个以“潇湘八景”和岳麓书院为创意打造的传统园林庭院,自然更觉意韵深远、古朴自然。

谢禾仔对家乡的设计十分得意:“每天8时一开馆,我们湖南馆就挤得水泄不通,大家对我们馆评价非常好,我也很乐意跟他们介绍湖南馆的特色。”

为了保证游客的观馆体验,谢禾仔必须赶在开馆前1小时,将准备工作做好。

“浇水浇晚了,屋顶青苔上的水滴下来,游客们的体验就不好了。”谢禾仔说,“枝叶也要时时修剪,过季的植物要及时更换。”

100平方米的湖南馆,一步一景,脚下踩的老麻石有四五百年历史,黑松“身价”几十万,兰花珍贵,松柏古朴……每一个角落和细节的维护,都要花费不少功夫。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诗意生态的湖南馆,似乎也让游客们的脚步慢了下来,偶尔来个“熊孩子”,也懂得自觉地善待这些植物,给他减轻了不少工作量。

但繁复的长时间工作,依然让谢禾仔的两个同伴顶不住压力,陆续离开了北京,但谢禾仔说,自己愿意一直守着这个园子。

谢禾仔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记者看,满满当当全是馆内的植物,似乎怎么拍也拍不够,他边看边说:“这么漂亮的湖南馆,应该要有人好好守着。”

相关专题: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