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媒体团“追星”记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孙敏坚]

非洲媒体团“追星”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孙敏坚

在非洲,提起湖南,人们总会想到两个“明星人物”:毛主席和袁隆平。

6月29日至30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来湘参加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非洲媒体团记者,先后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湘潭韶山等地,用文字和镜头为非洲人民记录并讲述“湖南偶像”的故事。

“这次来湖南,我最想去毛主席的家乡韶山。”来到湖南的第一天,乌干达愿景集团记者、主持人穆巴拉克·穆加博就许下了心愿。6月30日,他终于圆梦了。

“毛泽东思想指导乌干达赢得了民族解放和自由,乌干达人民都热爱毛主席。”穆巴拉克说,中国永远是乌干达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希望乌干达和中国在更多领域展开交流合作,一起携手前进。

在韶山,炙热的天气挡不住非洲记者们的参观热情,广场上、故居前、纪念馆内……都留下了他们灿烂的笑容。看到不少游客穿着印有毛主席头像的文化衫,南非独立传媒集团助理主编温德尔·马丁和小伙伴们很是羡慕。得知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的文博商店就能买到,他们几个人兴奋地冲进商店“抢购”“换装”。于是,这群穿上了印有毛主席头像海魂衫的非洲“粉丝”,也成为韶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衣服穿在身上,毛主席记在心里。”行走在纪念馆内,温德尔·马丁细心地记录下毛主席与非洲各国交往的故事,“我要把中非世代友好的故事讲给南非的孩子们听,让我们的友谊永远传承下去。”

“到访韶山,为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采访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博茨瓦纳星期日标准报记者劳内·马普拉·莫拉朋格外感谢此次韶山之旅。“以前,我们从课本上认识的是伟大军事家毛主席。”她说,这次来到韶山,看到了他的家、他的大衣、他的行李箱……自己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毛主席,“感谢中国政府把这段历史保存得这么好,毛主席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6月29日上午,非洲媒体团的记者们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参观,实地了解中国杂交水稻的现状与未来。

刚走进研究中心展览馆,一尊袁隆平“禾下乘凉梦”的塑像就吸引了塞拉利昂非洲青年之声记者萨穆尔·易卜拉欣·科罗马的注意。他赶紧坐在袁老塑像旁边,并招呼同伴为自己拍照。

“杂交水稻已经在塞拉利昂成功试种。对于我们来说,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萨穆尔介绍,2018年,在湘访问的塞拉利昂总统比奥专程拜访了袁隆平院士,邀请袁隆平去塞拉利昂,帮助塞拉利昂学习杂交水稻技术,摆脱贫困和饥饿。“听说塞拉利昂与湖南已经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我们盼望更多的杂交水稻在塞拉利昂的土地上生长出来。”

从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开设的国际培训班上,逐渐出现了非洲朋友的身影。截至目前,湖南已为非洲培训了约2000名杂交水稻技术人员,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多个非洲国家成功试种。

展馆内的纪念册上,写满了各国学员结业时的收获和祝福。媒体记者们纷纷围上前去,找寻自己同胞的留言。“感谢袁隆平为尼日利亚送来了技术,更感谢他为我们培训了专家。”尼日利亚每日信报记者拉提夫·阿德多因·沙劳说,在尼日利亚,人们已经见识到了“东方魔稻”的威力:在尼日利亚的沙土地上种出来的杂交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当地品种。“我要把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带回去,指导和帮助自己国民。”

相关专题: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