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一担皮箩承载的思念:九旬老人忆红军“小阿哥”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邓拓平]

杨昌彬回忆与红军战士邱显达的往事

华声在线7月1日讯(记者 邓拓平)6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通道县流源村,此时,96岁高龄的杨昌彬还在自家的田地里干着活。年岁已高的他身材瘦小,也很难将腰背挺直,但口齿和思路依然清晰。一聊起当年红军经过流源村,杨昌彬马上来了精神。

湘江战役后,一支红军队伍经过流源村。一天黄昏,杨昌彬正和父亲在家中做饭,突然,门被一个衣衫破烂,拄着拐杖的年轻人推开,他有气无力地说着:“老乡,给点东西吃吧。”这个年轻人叫邱显达,江西瑞金人,22岁。“他戴的帽子上有一个五角星,我和父亲便知道了他是红军。”杨昌彬回忆道。据了解,此前也有红军经过流源村,在接触中,村民们发现这些战士纪律严明,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也不进老百姓家门,只露宿野外。杨家父子俩便决定收留照顾邱显达。

将邱显达请进门后,父子俩便发现他的右小腿血肉模糊,伤口已经化脓。交谈后得知,邱显达在湘江战役中右小腿中弹受伤,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村里找不到医生,为了给邱显达疗伤,父子俩便悄悄地上山采药。“因为是救治红军战士,我们怕被国民党发现。”杨昌彬说道。一天,父子俩在采药时不慎滚下山坡,两人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但第二天他们又忍着疼痛上山了。

上山采药,回到家中给邱显达上药,这样的日子重复了两月有余。那年,杨昌彬11岁,他就管年龄更大的邱显达叫“阿哥”,这位红军阿哥也时常给杨昌彬讲述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带领穷人闹革命的故事。

在父子俩的精心照料下,邱显达的伤口痊愈了,此时的他,要去追赶队伍了。“当时我就对他说,阿哥,你莫(不要)走,但是邱显达还是坚持要跟上队伍,跟我们道别。”

2010年2月,邱显达留给杨昌彬一家的皮箩被收至通道转兵纪念馆收藏展览,经过85年岁月的洗礼,皮箩依旧完好,表面呈现出深红色,像上了一层油漆。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童迪 摄

两个多月的相处,邱显达也觉得自己应该给杨家父子留下些东西。加入红军队伍以前,邱显达在老家做篾匠,于是,他便决定织一担皮箩送给救命恩人。皮箩是一种用竹篾织成的箩筐,精致皮实,邱显达用了几天几夜,给父子俩留下了这件纪念品。皮箩织好后,邱显达便离开了流源村,从此,杨昌彬也就再也没和这位红军阿哥见过面。

85年来,流源村已经发生了巨变,羊肠小道变宽了,偏僻的小山村有了网络信号,杨昌彬住的吊脚楼也翻新了。而尽管如今已是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杨昌彬依然没能收到邱显达的任何消息。

当年的一担皮箩,也就承载起杨昌彬对邱显达的所有回忆,陪伴着他从少年一直到耄耋之年。杨昌彬的子女说,父亲常常睹物思人,偶尔会走到村口,看着邱显达当年离去的方向。聊起这位红军阿哥,杨昌彬说:“我很想念他。”

相关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