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在长沙进行录制。刘永涛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邓晶琎 刘永涛
世界工程中有哪些“中国力量”?工程机械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5月15日,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盛大开幕,1150家全球知名工程机械企业闪亮登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伟鸿携《对话》栏目组也来到长沙,邀请三一重工、柳工集团、中铁装备、铁建重工等工程机械企业的多位风云人物,一起畅谈世界超级工程背后的“中国力量”。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向文波:
技术创新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还没有掌握泵车臂架的关键技术,37米以上的长臂架泵车只能依靠进口。三一重工勇于创新,自主研制出了37米泵车。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后,三一的泵车臂架长度不断增加,并创造了多个世界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世界纪录。
现在,三一拥有了世界最长的86米钢制臂架泵车。可以说,中国高度的每一次突破,都有三一泵迸发的力量。也正是因为不断创新,助推三一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有两起举世瞩目的国际事件,都有三一的身影。一件是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发生后,日本向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和三一发函,请求支援一台62米混凝土泵车。三一向日方免费提供了所需设备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另一件是2010年10月的智利矿难救援行动中,三一生产的履带起重机,成为参与现场救援的唯一一台中国设备。在这两起国际救援行动中,不仅展示了我们中国企业的人道主义精神,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实力。
长期以来,技术创新始终是三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让三一从“追随者”成长为“领先者”。这几年,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三一再立潮头,快速转型,拥抱互联网,加速推行国际化,通过新技术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由“制造”迈向“智造”。
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
全球化、智能化推动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程机械是中国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本。
柳工大力推进“全面国际化、全面解决方案、全面智能化”的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加大海外市场拓展等,推动企业向国际化、智能化、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
作为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柳工是全球少数几家能够提供行业全系列工程机械设备以及全面解决方案的制造商,完整的19条产品线几乎覆盖工程机械所有领域。本届展会上,柳工参展面积达3350平方米,向观众展示其全面解决方案战略实施的最新成果,还将工程机械设备在南极极限工况下施工的震撼现场予以再现,让观众领略柳工“极限工况,强悍设备”的品牌内涵。
关于工程机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还可以探讨的是,中国企业可以更广泛地深入开发新兴市场和欧美市场,通过持续的全球化、智能化,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掌握话语权,这是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的方向。
柳工近年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业务覆盖了50多个国家,覆盖率达到85%。柳工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平地机等产品同时在中国、印度、波兰和巴西生产,印度制造本地化程度近50%,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客户提供高效高质产品和服务。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顺辉:
践行“三个转变”,打造高端制造新名片
5年前的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视察中铁装备盾构总装车间时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5年来,中铁装备牢记总书记嘱托,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加大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的科研攻关,已成长为掘进机行业领军企业。目前,中铁装备生产的盾构硬岩掘进机的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位居亚洲第一,产销量连续2年位居世界第一,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赶超闯出了一条新路。
如,世界最小直径硬岩掘进机应用于黎巴嫩大贝鲁特区供水项目,中铁262“复兴号”盾构应用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项目,4台盾构机应用于新加坡地铁建设……
今年,继中标意大利的高铁项目后,中铁装备又连续接到丹麦哥本哈根地铁、法国巴黎地铁10米级盾构机订单。1月,我国出口非洲首台盾构机顺利下线,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践。
目前,中铁装备的产品出口新加坡、迪拜、黎巴嫩、新加坡、以色列、意大利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盾构”已经成为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一张新名片。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
超级地下工程智能装备,让超级地下工程建设更加容易
铁建重工成立伊始,就对产品产业做了准确定位,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专注于与施工工法密切关联的非标个性化、定制化的高端装备研发;二是我们只开发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者说世界空白的产品;三是产品市场占有率必须处于国内前二。
超级地下工程智能装备,让超级地下工程建设更加容易。
在地下工程装备领域,铁建重工做到了“大而强”,已实现从跟跑、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实现全面领跑。
我们始终保持研发设计人员占比20%以上不变、研发费用占比5%以上不变。创造了每周研发2项研究成果的业界纪录,拥有专利1800多件,所有产品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地下工程装备行业唯一没有外国资本、外国技术的厂家。
产业规模方面,创造了50多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产品和技术,如全球首台复合型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全球首台护盾式掘锚机、全球首台全智能喷射台车。
60多年前,原苏联专家帮助中国修建北京地铁一号线。2018年,铁建重工5台盾构机出口俄罗斯,适应零下30摄氏度超低温施工环境,俄罗斯人亲切地用俄罗斯热播剧《爸爸的女儿》中5个女儿的名字命名这5台设备——玛利亚、达利亚、耶甫盖宁、加利娜和波丽娜。这五朵金花助力莫斯科地铁建设,有效地缩短了建设工期。
俄罗斯专家说:“以前是我们帮中国修地铁,现在是中国帮我们修地铁,中国很了不起!”这是让我觉得最自豪的瞬间!也是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从无到有,从学生到老师,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巨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