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扶贫一线】从“一搬三穷”到“一搬三强”——听沅陵易地扶贫搬迁户讲故事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军 邓永松]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军 通讯员 邓永松

在沅陵县,老辈人过日子,信奉“一搬三穷”,不轻易搬离故土。

然而,近几年,这个县大批贫困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搬出大山,过上了“一搬三强”好生活。

5月上旬,记者走进沅陵,感受易地扶贫搬迁新变化,听搬迁户讲述“三强”故事。

一强:致富有了好门路

5月8日,天气转好,李良方起了个大早,盛上满碗蜜糖,直奔溪对门蜂场去喂蜂。

“准备育一批蜂王,把损失补回来。”李良方说,今年开春阴雨连绵,天气冷,蜜蜂性命难保,谈不上繁殖。

李良方是沅陵县楠木铺乡两河口村易地扶贫搬迁户。2017年底,一家三口搬下山,住进村集中安置房。

下山前,李良方有顾虑:搬到新地方,靠什么生活?乡村干部给他吃定心丸:你们养蜂,政府出资,每人送一桶蜂,另补100元蜂箱钱,技术包到手。李良方听从政府安排,甩掉锄头,开始跟着蜜蜂转。

李良方不懂技术,春夏蜜蜂生虫,急得睡不着。为此,乡政府把培训班办到家门口,手把手教,好学的他很快上路。

李良方靠3桶蜂起家,目前发展到60多桶,年产蜂蜜350公斤以上,纯收入3万多元,成为全村有名的养蜂大户。

“养蜂比种田收入高,致富有了好门路,搬家搬强了。”李良方对眼前生活很满意,越干越有劲。现在每季长什么虫、治什么病,李良方了如指掌,技术不再出岔子,昔日“田把式”,摇身一变成了“蜂专家”。

二强:住家舒服配套好

下午5时,从镇上扶贫车间下班回来,七甲坪镇团山界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张柳英哼着小曲,洗菜、淘米做晚饭,很开心。

张柳英一家四口,原住在团山界村大山上,条件差、日子苦。两年前,举家搬进山下安置房,还被招进集中安置房附近的扶贫车间工作。

按照搬迁政策,张柳英一家四口分得一套100平方米住房,水、电等齐全。

“住家很舒服。”张柳英笑呵呵说,在山上住的是老木房,长年潮湿,饮水、照明、打电话都不方便,“和现在条件比,简直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张柳英家门口就是大超市、大酒店,跨过一座桥是农贸市场,穿过一条街是学校和卫生院,到镇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办事,只要一袋烟工夫。

集中安置区有个文化广场,唱歌、跳舞、演戏、下棋、练身,每天热闹非凡。张柳英吃过晚饭,就到广场来玩,跟着姐妹们学跳广场舞。她感慨,好生活让她变得自信有奔头。

三强:出门交通好方便

喊一声,听得见,走起路来大半天。这是早些年借母溪乡千堂湾村交通不便的生动写照。

现在家住山下洪水坪集中安置点的张兴富,日子过得很舒适,他在当地打零工,女儿外出打工,爱人照顾有后遗症的儿子,出门是宽敞公路,去哪儿不沾泥。

说起当年住在山上不通公路的日子,张兴富摇头直喊苦:“遇到三病两痛,或者外出赶车赶船,经常打夜工下山,苦死个人。”

有一年,儿子半夜突发脑膜炎,张兴富背起就跑,从千堂湾烟子塔组到与张家界交界公路上,花了2个多小时,再坐车转到医院,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

“要致富,先有路。”张兴富下山3年多,见证了路通、人通、业通的兴旺景象。

借母溪乡近几年发展旅游,政府修路架桥,改善环境,打造《狃子花开》实景剧,名声大噪,搬迁村民跟着吃上“旅游饭”,白天到产业园打工,晚上开车去演剧,生活过得美滋滋。

相关专题:记者在扶贫一线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