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扶贫一线】凤凰党小组成产业扶贫“尖刀”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永华 王浩铭 傅海清]

产业扶贫挺“尖刀”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朱永华

通讯员 王浩铭 傅海清

“辣椒"党小组、"腊肉"党小组、"罗汉果"党小组……来到凤凰县各个村镇,记者就被这些新奇而有趣的称谓吸引。凤凰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冠以产业名称的党组织,已经成了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把把“尖刀”。

尽锐出战,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个是市场成功人士,一个是群众工作“里手”,还有一个是养殖专家,杨智成、杨元召、吴正洪三条汉子组成了木江坪镇中寨村特种养殖产业党小组的“金三角”。他们培育的几千只五彩斑斓的孔雀,已成为当地一道炫目的景观。为了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取得关键成果,凤凰县制定了尽锐出战的措施,这个党小组的配置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尽锐出战?凤凰县委书记颜长文解释:把政治觉悟高、具备专长、能力较强的人派到产业扶贫的第一线去!去年开始,凤凰县实施了一项党建创举——打破地域界限,围绕扶贫产业建立起10个产业党支部和115个产业党小组。每个产业党小组至少配备了一名产业专家或技术能手,还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在外打拼积累了见识和资本的返乡创业者。

有了“主心骨”,再添新血液。各个党小组不断吸纳富有朝气的年轻人。记者在山江镇樟坡村见到的胡海明,稚气未脱中还带着腼腆。这是一位标准的“90后”,从部队退役后也加入了打工大军。受家乡发展产业的氛围感染,在扶贫工作队的鼓励下,他去年成为预备党员,挑起了辣椒产业发展的大梁。胡海明信心十足地说,今年,他的10个小伙伴也打算留下来一起干。

攻坚扶贫,产业阵地显锋芒

铸钢为剑,就要崭露锋芒。能干的人就要解决棘手的问题。

扶贫之难,难在提人心。积贫积弱,浇灭的是人振作向上的自信心。千工坪镇的胜花村是凤凰县的深度贫困村之一,“苦日子曾经把这里的人精气神都毁掉了。”驻村扶贫的省委政研室干部陈鹏宇说,产业党小组成立后,采取“志智联扶”的方式,召开群众工作会50多次,讨论产业发展,引导村民学习种养技术,村民逐渐有了发展产业的信心。千工坪镇柳甄村的底子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没有增收产业,也没有集体经济,好不容易引进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雪茶项目,大多数村民还是“看热闹”。“雪茶”党小组成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讲村里的条件,讲行业的形势,还介绍了成功的实例。最后,发动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370多户群众,发展雪茶1800多亩。看到了奔头,更多的群众也要求参与进来。

产业之难,难在聚合力。传统农村经济的弱小、低端、散漫化,是发展产业经济的天敌。凤凰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覃振华说:“每个产业党组织在推动产业发展上既是领导小组、生产小组,又是技术小组、市场攻坚小组,这样就能把党组织的力量贯彻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成为扶贫产业发展的战斗堡垒。”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在以王安全为首的“水果”党小组的带领下,全村果农不断提升技术、做大规模、转换市场,现已种植优质水果30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村。

坚守奉献,不负重托成大业

来到千工坪镇柳甄村村部不远处的山头,满眼都是刚刚吐出嫩芽的雪茶。正在补苗的村民满心欢喜。他们提起,几个月前启动雪茶产业时,资金成为最大的瓶颈,是产业党小组组长吴建军带头垫资8万元,党员、群众都跟着筹措了48万元,才使得项目顺利落地。赶插茶苗的时候,附近学校的党员教师、政府干部们都纷纷赶来以助“一臂之力”。

如果说利益的舍弃尚属身外之物,那么更多的额外付出则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在产业党组织这个默默坚守的群体中,有的一腔热血却不被村民理解而承受怨言,有的因奔忙于业务三过家门而不入,有的还是家有3岁幼儿的单亲妈妈,在接到任务时却义无反顾……

从刚接触到产业党小组这个名词起,记者一直在琢磨:同样是发展产业,产业党小组与市场化运作的项目经理制有什么区别?“绕场一周”,事实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最大的区别是一批“不受市场规律支配”的共产党人的坚守和奉献。今天的凤凰县实现了村级产业的全覆盖,呈现出勃勃生机。越过2020年的历史节点,在脱贫攻坚战中,“产业党组织”必将留下她特殊的印记。

相关专题:记者在扶贫一线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