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组工先锋】绥宁县:“能人治村”振兴乡村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祖华 肖霄 阮登科]

“能人治村”振兴乡村

——绥宁县委组织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祖华

见习记者 肖霄 通讯员 阮登科

3月25日,春阳轻抚,葡萄抽芽,绥宁县东山侗族乡双门村众鑫种养专业合作社基地,社员们正除草、搭架,忙得不亦乐乎。

该合作社由双门村党支部组织党员、贫困户于2017年成立,由新上任党支部书记刘永松任法人代表,他是刚被吸纳进村支两委的致富能人,懂技术、熟市场。目前,合作社有社员近200户,贫困户107户,种植红提300余亩,每亩增收10000元以上。

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将基层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基层经济迸发活力,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固。这是绥宁县委组织部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实效。

能人进村,脱贫有希望

乡村振兴,产业活则全局活,基层党组织是关键。2017年,绥宁县提出,大力实施“能人治村”工程,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有本领、服务强、会引路、永不走的脱贫攻坚党组织书记队伍。县委组织部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选拔426名“能人型”“致富型”“示范型”年轻优秀人才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其中76名能手选为村支部书记。

同时,指导每个村由村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将236名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将562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通过“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带头脱贫,带领贫困户脱贫。

在“能人治村”战略下,东山侗族乡目前已发展5个专业合作社,并逐步将合作社带头人培育成党员,再将党员培养成村干部。通过党员的模范作用,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两年时间,东山侗族乡双门村169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今年70岁的党员龙景文曾是双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从事水稻种植,每年只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在加入合作社后,龙景文入股合作社5亩土地,每年有5000元的分红,除此之外,劳务收入也有7000元。现在,龙景文年收入可达12000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至2018年底,绥宁县已实现贫困村出列84个、脱贫14697户5435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7.4%下降至0.93%。

着眼长远,建坚固堡垒

一个村形成一个产业发展堡垒,一个合作社就是一面移动的红旗。脱贫之后的乡村振兴,更是一场持久战。

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绥宁县委组织部试点“红星股份”工程,安排专项党费,通过入股、自主发展产业等方式注入村级扶贫合作社,每年固定分红,充实到集体收入中去。

为保证“能人治村”取得实效,绥宁县委组织部加大对治村能人的培训和引导,全面加强村干部业务能力培训,实施“百名好书记培养引领计划”“千名村级干部培训提升计划”,采取县级普遍轮训、乡级常态教育的方式,确保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每年至少接受1次、村(居)“两委”其他成员每2年至少接受1次县级以上集中轮训。同时,建立村后备干部资源库,全县共选优配强后备干部702名,其中85个贫困村每村均配备了2至3名年轻后备干部,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血液。

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担当、有专长的村干部,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思路和想法。

绥宁县乐安铺大团侗寨,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为改变落后面貎,村委会主任、致富能人陆德荣牵头,通过村支部组织村民成立荣创种养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油菜、稻鱼套养、药材种植,每亩增收1500余元。

而今的大团侗寨,油菜金黄、桃花红艳、村寨古朴,成为乡村旅游胜地,每年一度的油菜花节引来游人数万,农家乐生意火爆。

“基层党建,是乡村实现振兴的基础,抓好基层党建,要鼓励先进,同时严惩不作为。”绥宁县委组织部长唐旭峰表示,2018年,该县对脱贫攻坚表现突出的87名干部予以提拔或重用;对6名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撤换。

相关专题:新时代组工先锋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