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这里比家里还暖和!”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建光]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建光

浏阳市葛家镇新修建的府前路旁,一栋红墙蓝瓦的4层楼房格外醒目。这是2018年12月刚投入使用的镇卫生院。

2月9日,细雨飘飞,寒风拂面。卫生院门口的液晶显示屏上,“祝大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新年祝福语,散发着春节的喜庆。走进医院,窗明几净,门诊大厅和住院部,都悬挂着庆贺春节的红灯笼和彩带。透过落地玻璃,可以看到值班医务人员一脸和气,正在为三三两两的病人看病、抓药,一片暖人场景。

温暖,既来自于医务人员的热情服务,也来自于医院新装的中央空调。该医院是浏阳市首家安装了中央空调的乡镇医院。

病房里,金源村响堂弯组村民、85岁的郑桂香正躺在床上吸氧,儿子儿媳等陪伴在旁边。她患糖尿病20多年,去年开始出现并发症,几度在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她于腊月二十七住进医院,在医院过的年。和她一样住在医院过年的,还有11位病人。

“医生都熟悉我母亲的病情,待人也很亲切。病房里24小时有热水、直饮水,有大液晶电视,还有中央空调,这里比家里还暖和!”对新医院,郑桂香的家人连声赞好。

卫生院1971年搬到镇上时,只有一栋400多平方米的平房,医务人员才10人。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只能看门诊,直到1975年才设了住院病房。

“当时没病床,我父亲经常把他自己休息用的竹睡椅让出来,当病床用。”在医院工作了28年的退休中药师邱凤姣回忆。她父亲曾是医院有名的中医。

1991年至1995年,医院自筹资金,发动员工义务劳动,先后建起了医用房、综合楼、家属房各一栋。医院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病床达到20多张,员工也增加到了20余人。

“当时医院建房平整地基、装卸建筑材料,都是职工义务劳动完成,不少人手上都磨起了血泡。可以说,医院的每一步发展,都是职工艰苦奋斗出来的。”回忆起当时的创业,曾任院长12年的退休医生杨菊华仍感叹艰难。

医院硬件在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也在提升。1992年,医院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乡村医疗一体化改革,实行乡村医生统一管理、8个乡村医疗点统一建设、药品统一采购发放等,使医疗点得以规范,杜绝了假冒药品的出现。为此,医院成为浏阳市的一面“红旗”,曾连续12年被评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得益于国家医联体建设的相关政策,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一医院、浏阳市人民医院、浏阳市中医医院等单位建立了皮肤专科、影像、心电远程会诊等联盟体,使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基层首诊率达48.6%。由长沙市优秀医生宋伟坐诊的皮肤科,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专科,不仅服务本地患者,还吸引了集里街道、镇头镇等邻近乡镇街道甚至长沙县、株洲等地的患者前来就诊。

由于医院所处地方狭小,已无发展空间,3栋医用房处在不同坡度的山坡上,有一定的安全隐患。2018年,医院被列入长沙市民生实事工程项目,进行了整体搬迁。

新医院总投资1500万元,采用医养结合的理念设计,建筑面积5803平方米,其中医疗业务用房3012平方米,比原来增加了1000余平方米。医院的设备设施更是上了一个台阶:医疗服务楼安装了中央空调和电梯,每间病房均有独立卫生间、中心供氧、传呼器等设施,还新添了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先进的诊疗设备。

“国家的改革政策,加快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作为乡镇卫生院,我们要给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服务。”谈及医院的发展,院长罗忠爽朗的话语中,透着一股自豪与自信。

相关专题: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